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两部委"给力" 定IPv6发展路线图(附股票)

2012-4-11 12:17|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726| 评论: 0

摘要:   两部委“给力” IPv6发展路线图明确  ⊙记者 李雁争 温婷 ○编辑 阮奇  昨天,“2012全球IPv6暨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表示,将积极营造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 ...
  中移动9省份开展IPv6改造 已有TD终端接入IPv6现网
  IPv4地址即将告罄,移动互联网又需要大量IP地址,按照中国移动地址使用量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必将出现缺口,因此中国移动大范围开展了现网IPv6试点。
  “移动互联网需要大量IP地址,因此,必须引入IPv6。”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直接明了的说道。目前,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加快,而且平均在线时长不断延长,未来LTE终端将会实现永久在线,届时IP地址需求量至少是2/3G的18.9-37.8倍。而物联网等新兴网络也将大量消耗地址,相关机构预计2年内将出现大约700万物联网在线终端。另外,国内WLAN热点数量快速增长,也将消耗大量IP地址。
  据周建明透露,中国移动地址的使用量年平均增长1.5-2倍。虽然中国移动加大了地址申请力度,但IP地址使用量呈现指数型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必将会出现地址缺口。
  因此,大范围开展了现网IPv6试点。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已在9个省份开展了IPv6省级改造试点,并且首次实现TD-SCDMA终端接入IPv6现网。“中国移动完成了5个厂家的TD-SCDMA核心网设备测试,并且联合联芯、Marvel、中兴等厂家推出了2款支持IPv6的TD-SCDMA芯片和手机原型。此外,还完成了8个厂家的TD-LTE设备IPv6测试。”周建明透露道。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6款支持IPv6的LTE芯片、8款数据卡、MiFi、CPE等IPv6终端原型。 (凤凰卫视)
  信息服务行业: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移动互联面临洗牌
  计算机行业
  研究机构:华安证券 分析师:华安证券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2-03-19
  根据消息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860亿元,预计第四季度整体规模接近800亿元。截至2011年11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5.0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7.7%,较2010年底提高3.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数量达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互联网移动化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已经具备或逐步具备支撑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和应用也日益增多。去年已经披露的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为109起,总投资额达到6.21亿美元,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虽然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在爆发性增长,但是规模与收益形成倒挂,多数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易观国际认为,今年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并购延续,优质开发者资源逐渐集中,大量通过简单模仿的应用开发者及应用充当着产业炮灰的角色,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或将面临重新洗牌,微博作为新的媒体形态,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正在促动社会媒体变革。
  点评:随着3G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3G网络已覆盖至全国所有县城及大部分乡镇,智能手机不断普及,覆盖高中低端用户,平板电脑、iPhone等品牌效应,终端应用软件灵活多样,日益丰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使得移动网络的使用时间增长,移动互联产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但是产业规模的发展却与收益出现倒挂,多数企业没有形成盈利,生存危机下,必然带动产业洗牌重组,加剧变化。
  我们认为移动广告尚处于业态发展中成长期的初期,目前营收虽不理想,但未来空间广阔;随着移动支付平台的完善,网购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带来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而以分享、地理位置为代表的实时社交功能将刺激移动网络使用量增长,并将逐渐形成商业模式,获取利润。IOS和android的触摸屏、高性能以及交互体验带来了视频游戏的变化,由于开发商不断推出大量创新、高质量、低门槛、更贴近生活的游戏产品,移动手机游戏又满足了用户利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间歇的碎片化时间段享受休闲娱乐的方式的需求,因此移动app游戏逐渐流行开来,成为移动互联产业中十分值得挖掘的潜力与商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6 00:29 , Processed in 0.0466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