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法宝 冯仑说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一点都不“扯”,“心里真是这样的”。 西安立体城市拿地之初,项目所在的西咸新区常务副主任王军对《中国周刊》记者说,“首先觉得冯仑这个人不错,起码他不会做坏了自己拿着钱跑了。肯定了人再谈事。这很重要。” 冯仑研究生毕业于中央党校。如今,到各地城市走一走,他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同学在做官。在这些官同学眼里,冯仑是个“价值观很正”的商人。 十五岁入团,二十岁入党,后来进了中央党校,毕业直接进中央机关。冯仑说,自己接受的一套马列主义挥之不去,有了“烙印”。 “我想党的事,从来都是很认真。”说这句话的时候,冯仑一本正经。 有一次在香港开会,台上外国企业家在讲话,冯仑并不完全听得懂,不过还是拿着一个小本记着。会中,他朝周围一看,台下的大陆企业家们陆续离场了,抽烟的,谈事的都有,会上就剩他一个。他反思自己怎么那么听话。“我是党校毕业的。以前在党校开会,大会小会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拿个小本记,不离场。那时候就那样。” 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至今自己还拿“党性”要求自己。“譬如,党的一大优点是纪律性,要自律。我就坚决约束自己,不触犯法律法规之外的事情。” 琢磨久了,冯仑干脆就拿党的章程作为约束自己做企业的法宝。听起来悬乎,冯仑解释,“譬如,MBA的教程里对企业家的要求也有自律,不犯法。共产党要求毫不为己专门利人,那做公司就是为股东和客户着想,一个意思。” 当然,被称为“地产界思想家”的冯仑的这个思考习惯,不仅仅体现在对党章的思考上。就连看《金瓶梅》,他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西门庆就是个民营企业家。”看侦探推理小说《点与线》,他得出两条经验,“第一,一个人硬要证明有这件事情,那一定是没有的。所以,现在谁告诉我这事真有,我就说真没有。第二,爱情是不能掩饰的。爱情会有很多多余动作,所以你没法掩饰。人内心有些东西也是不能掩饰的。” 冯仑喜欢读书。他小学看《史记》,初中看《小逻辑》,大学看《资本论》,做生意之后看《道德经》和《孙子兵法》,托夫勒的《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让他开始对西方世界感兴趣。思考习惯就是从看书养成的。 和所有民营企业家一样,他也抱着《胡雪岩》生存。1988年,29岁的国家体改委干部冯仑拿到了一套四本香港版的《胡雪岩》:《红顶商人》、《平步青云》、《灯火楼台》、《箫瑟洋场》。后来,胡雪岩一系列的书,成了万通公司的培训教材。当时,有两套书被“万通六君子”推崇,一本《上海滩》,讲一个混混成为上海滩老大的故事,一套《胡雪岩》,讲的是一个没离开过政府的红顶商人的沉浮。 六个人还会开会讨论读书心得。关于政商关系,冯仑得出的结论不是“离不开”,而是“靠不住,靠山就是火山”。这也影响了万通后来的发展路径,按冯仑的说法是“没有依附于任何权贵。也不和任何官员产生密切关系”。 冯仑认为,这跟他是党员有点关系,“比较认真,对政策敏感。束缚多了,犯错误就少。” 地产界大亨冯仑与潘石屹都是“万通六君子”。图/CFP 杨罡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