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难雄起原因曝光 8大救市政策浮出水面 全球量化宽松的暖风似乎并未吹向A股,据统计,亚太股市中,今年以来涨幅排名榜上,菲律宾股市上涨20.72%,越南股市上涨18.05%,泰国股市上涨16.39%;而就算经济增速不如中国的日本、韩国,其股市表现也远远强于A股。比较一下,竟然发现A股跌幅位居亚太第一。再放眼世界,今年上半年,除了饱受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A股全球跌幅竟然排名第三! 那么,为何A股跌跌不休,其危害究竟有多大?为此,《金融投资报》采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冯文锁、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知名市场评论人士黄湘源、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张仕元、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等专家。 症结 1 重融资轻回报 股市定位存在偏差 记者: 一方面新股发行源源不断,超募已成常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分红少,更令投资者心寒的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些是否是导致股市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 董登新:我国在对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上存在偏差,即重融资,轻投资。重融资的具体表现为:新股扩容步伐过快;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企,超募已成重新股发行常态。而轻投资表现为:上市公司分红少,目前除了部分银行股的股息率能够赶上银行的存款利率外,其余的绝大多率股票的股息率都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有甚者,上市后从未分过红;有的则以送股的方式"忽悠"投资者,从表面上看,账面上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除权后股票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而市场分红水平整体偏低,又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不高和对投资者回报意识差有关系。 叶檀:"重融资、轻回报"现在已发展到只融资不回报的地步。类似中铝等公司做大规模后亏损曝光、亏损之后毫不脸红的圈钱行为一再上演,不仅在A股上市,在香港上市,还在美国因为造假而大丢其脸,是中国股市难以上升的根本原因。中国股市成为改革的遮羞布,金融机构纷纷上市,听命于行政命令或者投资亏损所产生的损失,由股民一一买单,金融机构改革的急迫性被大大延后。经济周期的转变是市场下挫的另一大原因。延续两年多的大规模扩张政策偃旗息鼓,扩张期上马的项目却在等米下锅,通胀导致的盈利下挫与融资成本的大幅提升,让企业的真实状况水落石出。 李大霄:按理说,A股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一些大股东,特别是同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大股东一看市场形势不妙就减持股份,这对市场的冲击和投资信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从中小市值股票来看,尽管大盘已经跌了这么多,但其估值仍然高企,由于股价过高,股息率自然偏低,更不用说不少公司从来就没有给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了。更可恨的,则是一些公司造假上市,从10年前的银广厦,到现在的绿大地,都是造假上市"圈钱"的典型,这样的公司上市只会给市场埋下隐患,这就是股票市场上的"毒瘤"。只要这些"毒瘤"存在下去,股市就永远没有希望。现在对这样的公司惩罚力度还是小了,应该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文国庆: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诉求不在于将公司做大做强,与公司同甘共苦,而在于"捞一把"走人,而上市公司的质量更是成为市场不堪一击的原因,不少上市公司上市时的财务报表"看起来很美",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原形毕露"。更有甚者,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买这样的股票"凶多吉少",无异于在"赌博"。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又怎么能够寄希望于这样的高管?又怎能愿意长期持有股票?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只管融资,不管投资回报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只索取,不回报、市场信心必然丧失。 症结 2 供求关系失衡 "小牛难拉大车" 记者: 美国有上百年的股票市场历史,但至今也只有3000多家企业上市,而A股仅仅只有二十来年历史,却已有了近2500家上市公司。这是否说明A股扩容过快,供需失衡? 张仕元:我认为市场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还是"小牛拉大车"的结果。如果说过去市场资金面还能够承受扩容压力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到了"水土严重流失"的地步,需要"休养生息"。而《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同时提出要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更为市场不能理解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将当地企业上市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项目,这样就出现了地方政府帮助甚至指使企业造假上市"圈钱"。上市公司超募已成普遍现象,使这些上市公司有钱无处花,只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这是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 黄湘源:很多人觉得新股发行制度是阻碍大盘上行的根本原因。但现在新股已经超过50天没有审批,这说明证监会已经认识到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新股发行其实就是圈钱行为,需要5个亿的,一发新股就有10个亿甚至20个亿,这使那么多的公司排队都要上市,圈钱太容易了!还有创业板、新三板、甚至未来的国际板,现在只是市场行情不好,否则筹备已久的国际板怎么会迟迟不上?如果现在行情稍微好一点,国际板就会马上推出,然后成为另一个圈钱、分流资金的利器。这个市场基本是为了圈钱而存在,怎么会上涨? 李大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股票供应量超过了资金供应量,市场岂有不跌之理?而日前发布的《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这是否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股市将大扩容还有待观察。因为直接融资既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部分,如果主要是通过债权融资,那么,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就小一些,否则,其影响就比较大。 文国庆:A股在进行又一场"大跃进",美国有上百年的股票市场历史,但至今也只有3000多家企业上市,而我国仅仅只有21年股票市场的历史,但已经有了近2500家上市公司。在国外,企业上不上市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确定的,而在我国,还没有不想上市的,原因就在于,上市就意味着"圈钱",这也是市场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不少上市公司频繁进行再融资,不断地向股市"抽血"。民间资金虽然多,但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而现在的股票市场是"亏多赚少"甚至"只亏不赚",谁还愿意当这样的"冤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