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嫌疑犯之四:大小非减持460亿 选择“用脚投票”的大户不仅是基金和保险,还有蠢蠢欲动的公司重要股东。 今年前11个月,有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超过了3600起,涉及600多家公司以及1600多位股东,减持的股份总数接近55亿股,减持总市值超过了630亿元。其中“大小非”减持是最大主力,在630余亿元的总减持市值中,有460亿是“大小非”贡献的。 按股东身份划分,公司重要股东包含如下三类人:公司高管、机构股东和持股比例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股东减持最多,高管其次,个人股东最少。从减持股份数量上来说,2012年至今,这三者的减持比例分别为75%、20%和5%。 其中隐藏的“大小非”减持异常凶猛,今年前11个月因限售股解禁而减持的股份数达41亿股,占总减持股份数量的80%,减持市值更是高达460亿元,占总减持市值的70%以上。 这些人是最了解上市公司的群体,如果连他们都接连选择离场,其他投资者对A股又怎会有信心呢? 虽然同时期,也有公司被股东增持,但被增持的公司明显少于被减持的,增持市值也仅为减持市值的一半。 这种状况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三年。在2010年和2011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股份数每年都有70亿股,减持市值甚至超过了900亿元,但增持数量却远远落后于减持数量。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发现,今年遭到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最多的公司是新湖中宝(600208.SH),减持市值最大的公司是攀钢钒钛(000629.SZ)。另外,被减持次数最多的公司是歌尔声学(002242.SZ),涉及减持股东人数最多的公司是金螳螂(002081.SZ)。 从行业角度看,房地产、机械设备和金融服务等行业被减持的股份数最多,这些行业的减持市值也相应较大。相对来说,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黑色金属等行业的减持数量与减持市值较小。 在备受关注的创业板上,今年以来共有92家公司被减持,减持股份数为1.4亿股,减持市值20亿元。这些数字看起来不算大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它们中的大部分公司在11月以前还没到解禁期。 接下来,创业板公司的限售股就会陆续解禁,显然未来的减持潮不容小觑。相比主板估值更高的创业板,想必他们的“大小非”会有更强的减持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