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嫌疑犯之三:基金和保险集体减仓 如果要找做空的主力,不得不说基金和保险,他们的行为对于股市的影响更加直接致命。 11月底,《投资者报》记者去深圳拜访了数家基金公司,他们的一个普遍态度是:“现在不适宜大动仓位,多数观望,看看情况再说吧。”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对基金公司多空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基金公司看多的占6.9%,看空的占62.07%,看平的占31.03%,多空比为0.11:1,可以说是股市最大的空头之一。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基金仓位上解码基金行为,很早就能看到基金公司的空头思维。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三季度,封闭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9.59%,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基金,下同)的平均仓位为82.02%,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1.53%,QDII基金平均仓位为87.32%。这与二季度末相比,各类基金的平均仓位都有缩减。 随着市场悲观情绪的加剧,进入11月份后,公募基金继续在空方加码。海通证券报告显示,11月中下旬以来,基金主动减仓迹象明显,截至11月23日,股票型和混和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平均由前一周的73.58%降至71.18%,减少了2.40个百分点,处于2006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显示基金对当前市场非常悲观。 一位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回忆道:今年来,基金经理们只有在一季度时对于政策放松后的经济企稳抱有较高的预期,其他阶段都抱着相对谨慎的态度。经济减速、产能过剩、政策约束、股票供给、海外动荡和中期改革都是讨论较多的负面话题。 在过去一年中,每次指数的加速下跌背后,都有基金大幅抛售的影子。 仍然以塑化剂问题为例,在负面消息影响下,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板块在重压下节节败退,而基金公司是消费类板块持仓的最大力量,为了防止风险增大,多数基金不得不顺势而为,加紧抛售,以防止别人先跑了自己却被严重套牢。 保险公司的赎回也被动造成了基金公司的减仓行为。酒鬼酒事件后,保险公司同样感到恐慌,对涉酒的基金大量赎回,加剧了基金抛售股票的程度。 如果在牛市之中,机构抛售基金很可能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在熊市里,机构的操作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这直接刺激了市场的大幅下跌。 除了基金,保险对于股市的投资也非常谨慎。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保险对于权益投资的热情在下降。过去两年,保险公司投资二级市场损失不小,于是很多公司开始在2012年寻求变化:倾向被动投资,喜欢工具和数量化投资。 今年6月份,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恒珩就告诉记者,一家资金规模300亿元的保险公司宣布以后只申购工具化的产品,另一家70多亿元的公司已经正式宣布全部投资场内工具化基金。 在赵恒珩看来,保险公司的新动向是基于保险追求绝对收益和稳健风格的结果。每年能有7%~8%的收益,对于资金庞大的险资来说,也非常重要,而如果主动投资,遇到熊市,投资亏损多少还真不好说。 新华保险的一位投资经理也向记者承认,这两年来,公司绝大部分仓位都用来投资债市,只有碰到机会时,才会做点权益类投资。 拥有巨量资金的险资如果缺席权益类市场,对股市的冲击不可小觑。 记者还了解到,国庆节后,险资曾经举起维稳大旗,集体加仓,甚至还传出很多大保险公司频频抄底的声音,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险资改变策略,减仓成为主流。虽然近期变动不大,但对于今年余下的行情,险资依旧不太乐观。目前大部分险资的权益仓位并不算重,基本处在标配以下(低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