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再度上调 会否三连升存三大变数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宣布,9月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这是国内成品油价在三连降后连续第二次上调。近段时间,国际油价大幅上扬,8月大涨近10%,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呈现"加速跑"。本次两连涨后,国内成品油价会否乘势三连升?分析认为,下一轮变化前景还存在诸多变数,其中影响油价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美国QE3会否落地、美国是否释放石油储备,以及充满变数的欧债问题。 三地原油移动均价变化率"加速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41元和0.46元。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数据显示,在本次调价消息发布的前一个工作日9月7日,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达到8.37%。而上个月发布上调油价消息的前一个工作日,变化率为7.28%。对比两次上调油价,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呈现"加速跑"态势。 自8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上调以来,受北海油田检修、伊朗局势再度紧张、美国推出QE3预期以及飓风等因素影响,WTI价格在每桶92美元至97美元之间震荡,国际油价整体呈震荡走高格局。国际油价在8月大涨近10%。8月31日,纽约油价收于每桶96.47美元,较7月底上涨9.6%,是2011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伦敦布伦特油价则收于每桶114.57美元,单月涨幅9.2%,为六个月以来最大。 除以上因素外,美国原油库存回落以及欧佩克国家的减产计划等因素也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还有分析指出,油价夏季强劲走高的原因并非传统的供需因素,更多的是受到主要央行可能放松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影响。 国内成品油会否三连升存三大变数 此次成品油调价是三连降后连续第二次上调价格,对于未来会否形成"三连升",业内人士认为下一轮变化前景还存在诸多变数。后市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美国推出QE3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释放能源储备的预期以及充满变数的欧债问题。在实质性消息明确前,油价将继续维持高位震荡的基本走势。 --美国推出QE3预期升温 美联储将于12日起开始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投资者预期,面对疲弱的经济数据,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决定采取更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增大。如果美联储的确再度放松政策,油价有可能进一步走高。 8月22日,美联储公布8月1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说,美联储决策机构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很多成员认同如有需要就应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市场期待情绪增强。 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8月31日的讲话又一次强化了市场对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伯南克强调使用非常规政策工具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说如果条件允许,并不排除再次使用此类政策工具的可能性。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数远低于预期,分析认为,这是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势头疲软的迹象,可能导致总统奥巴马在党团代表大会之后的竞选势头受挫,并促使美联储采取新一轮刺激措施。 尽管市场认为本周QE3预期有望提振油价冲击新的高点,但低迷的需求前景以及页岩气替代效应威胁,在政治因素频频显威的背景下,国际原油未必能在这轮流动性预期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在2010年末,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后油价大幅上涨。 --美国释放原油储备可能性存在 8月导致全球石油供应担忧的因素很多,包括北海油田维护导致的减产、美国墨西哥湾飓风、地缘政治因素等,但伊朗核问题则是主因。从历次释放石油储备对油价的影响来看,若美国释储消息尘埃落定,油价将进入下行通道。 业内专家预测,美国政府释储消息一旦落定,国际油价跌幅将超过10%。 最近两个月,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美国担心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国内经济,或干扰对伊朗的制裁效果,所以重新打起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主意。美国总统奥巴马正谋求在11月赢得连任,而高油价一直是他竞选造势活动中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 若此次战略储备释放确定,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次释放储备。对于释放石油储备,虽然英法等国支持,但国际能源署(IEA)非常反对。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朱春凯称,历史上美国曾三次释放战略能源储备,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去年,利比亚原油减产导致国际原油持续攀高,美国汽油零售价被推高至3.97美元/加仑。美国政府于6月23日对外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3000万桶。 --欧债危机悬而未决 上周,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推出新的国债购买计划,以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并刺激欧洲经济增长。在这个名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的新项目中,欧洲央行决定从二级市场购买主权债券,并且不预先设置购买规模上限。欧洲央行的决定一经公布,极大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油价大幅上涨。 但市场分析师指出,欧盟的债券购买计划将附加严格的条件,如果所涉国家没能遵守条件,该计划将被终止。而且该计划仍然缺乏具体实施细节,也让市场心存疑虑。在信心和疑虑的共同作用下,油价在经过最初的单向上涨后,出现波动,随之涨幅大幅收窄。 另外,本周在德国、荷兰、以及希腊等国都有可能出现令人意外的情况,这使得欧债危机的解决难度再度加深。欧债危机至今已经拖了近三年,并连带拖累全球经济。因而,各方仍对欧洲的各种消息面状况忌惮有加。 德国宪法法院将于9月12日裁定欧元区永久性援救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合法性;同日,欧盟委员会将公布欧元区银行联盟计划的细节,并且当天荷兰也将举行大选,其结果尚充满悬念。因而9月12日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欧元区"关键日"。 随后,欧盟各国财长将自周五起在塞浦路斯开会,试图在有关银行监管及向西班牙、希腊提供更多援助的意见上搁置分歧,达成一致。 虽然有关西班牙和希腊的决定或许要等到10月之后才能真正做出,但本周末峰会上的磋商结果或会在西班牙是否将向欧洲申请援助这一状况上给出更多暗示,同时,会议结果还将微妙地决定"三驾马车"是否会向希腊继续拨款,以使之避免违约的前景。 欧债危机的走向如何,时刻牵动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油价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中国国内成品油价的下一步调整,还得看这几大"国际悬念"的进展。(.新.华.0.8.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