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发改委强烈“托底” 三大行业买股指南

2012-9-8 08:41|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031| 评论: 0

摘要:   新一轮"促投资"释放强烈"托底"信号  尽管宏观经济能否在三季度见底尚不明朗,但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发改委两天内连续公布批复逾万亿元基建项目,无疑释放出强烈"托底"信号。可以预计,随着政策带 ...
  底部惊现长阳线 恍然又见"四万亿"行情(/▲
  "上午还没收盘,我就知道一波强有力的反弹已经展开。"昨日,成都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收盘后发出感叹,"之所以如此肯定,主要是因为发改委一系列基建项目的上马,将整个工程机械板块轰出了全垒打。眼睁睁看着三一、徐工、中联等机械股纷纷涨停,水泥股也是全线飙升,简直就是2008年10月份"四万亿"行情的翻版。"
  2008年10月,沪指从6124点跌至1664点之后,随着"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大盘走出了一轮跨年度的翻番行情,到2009年8月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展开,股指才在3478点见顶回落。如果说,昨日的超级长阳线,正式宣告4年后新一轮中级反弹行情的开始,那么,这一轮反弹能否与当年的"四万亿"行情相提并论?我们不妨就此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对比。
  /宏观经济对比/
  经济筑底或难现V型反转
  本周,上证指数在周三跌至2029.05点之后,终于在周五迎来放量反弹,这足以让人相信,2029点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较长期的底部。而这一点位,也很容易让人想到2008年上证指在经过超级熊市之后,与1664点见到的低点。
  就股市行情比较,首先就是两个不同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差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论是2012年,还是2008年,实际上宏观经济都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正是由于经济的持续恶化,也才使得股市持续处于熊市阶段。那么,目前我国所处经济形势和2008年相比,是否具有可比性?
  2008年:危机后GDP"V"型反转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回落,更主要的还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日益趋严,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海外需求的大幅萎缩,使得当时我国宏观经济重要支柱出口出现严重萎缩。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我国GDP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见顶回落。
  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绝对值达8.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4.2%。进入2008年之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一季度,由于季节因素,该季GDP绝对值为6.63万亿,同比增长11.30%。接下来的三个季度,GDP同比增幅逐季回落,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为6.8%,全年GDP同比增速9.6%。
  然而,尽管上证指数已经于2008年10月见底,但宏观经济直到2009年一季度才真正见底。当时,GDP同比增速回落至6.61%这一罕见的低点后,才最终触底反弹。接下来,在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同时配合持续货币宽松政策,2009年GDP逐渐反弹。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四季度GDP增幅重新回到两位数,达10.7%。
  2012年:经济"L"型见底是最大担忧
  应该说2008年在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V型反转。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完成了当时"保八"的任务,也为2009年A股市场的行情奠定了宏观基础。那么,2012年,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严峻考验,GDP同比增速究竟将以何种方式见底,始终困扰着市场。
  2010年,我国经济呈现复苏趋势,该年GDP同比增速达到10.4%。然而,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也再次出现回落。2011年四个季度,GDP增速逐季递减,最终全年GDP同比增长9.2%。进入2012年,宏观经济进一步下行,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上半年回落至7.8%。如此不利的局面,引发了整个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今年第三季度,经济究竟能否见底,如果见底,会是持续低位运行,还是V型反转?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凌鹏指出,今年7月,工业增加值下滑至9.2%、出口仅1%,比4月份还差,给三季度的GDP蒙上阴影。8月份的数据也不好,汇丰PMI预览值下滑至47.8,8月上旬和中旬的发电量增速分别为2.7%和0.3%,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三季度的GDP比二季度更差。
  申银万国的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指出,从当前面临的困境看,更像1998年至2002年那段时期,经济触底后并没有回升,而是在底部持续了近5年时间。当时经济呈现L型走势,即连续5年GDP都在7%到8%之间徘徊(老的统计口径),一直到2003年入世效应和住房商品化效应显现才走了出来。
  李慧勇认为,本轮调整从2007年开始,到目前已经完成了L型的 "一竖",2012年开始则是L型的 "一横"。这一次,中国调整也恰逢外围经济困难重重,全球经济都需要新增长动力,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可能也需要3~5年。
  /政策对比/
  政策力度决定行情高度
  如果说,宏观经济走势是决定股市走势的根本,那么,政策则是决定走势的最重要推动力。A股市场始终无法摆脱政策市的命运,因此政策力度的大小,往往能够决定一轮行情的高度。
  那么,本轮行情一旦启动,从政策面分析,与2008年~2009年的跨年度行情相比,是否存在相似之处?
  2008年:利好不仅仅是"四万亿"
  回顾四年前上证指数从1664点到3478点的翻番行情,很多人会把功劳归功于当时的"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的确,如果没有这一超出想象的宏大政策做背景,在刚刚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恐慌之下,2009年出现翻番行情确实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回顾2008年~2009年,推动股市恢复性上涨的政策绝非仅仅依靠"四万亿"。
  实际上,从2008年9月开始,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经开始陆续出台。而当时,上证指数刚刚跌破2000点整数关不久。2008年9月19日,管理层开启三大利好印花税单向征收、汇金公司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大行股票 ,国资委鼓励央企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当时的利好政策,一度引发上证指数单日暴涨9.46%。不过,此后由于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上证指数再次跌至1664点。
  而进入10月之后,货币政策开始出现松动。2008年10月9日,央行宣布降息,截至12月23日,央行前后4次降息。同样的,央行还宣布降低存准率,到2008年底共三次调低存准率。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直到2010年初才结束。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直接体现在新增信贷数据上。2008年11月,我国新增信贷数据迅速反弹,直到2009年3月才出现回落。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当时管理层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扩大投资的手段来避免经济的硬着陆"上海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只要出手够快、够重,不仅扩大投资、同时积极拉动消费,经济迅速就见底反弹了。"之后,管理层还在出口方面也有政策出台,如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关税。进入2009年,各类刺激经济配套措施的出台,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等,对推进2009年行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利好政策逐步发酵
  相比之下,2012年利好政策的力度,比2008年和2009年要弱得多。
  首先,从证监会的层面看,出台的各项政策虽然利好股市,但始终无法引导场外资金迅速入场。5月初,证监会一度出台降低交易手续费等多项政策,结果大盘就此见顶,并展开长达4个月的连续调整。今年6月以来,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够稳定A股市场,如引进长期投资资金,推动社保资金、QFII加快入市等,但都始终没能对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从货币政策来看,5月12日降低存准率后,6月和7月前后两次降息,但也没有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此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则一直没有再采取过任何行动,也使得8月份A股市场迟迟无法展开反弹。
  当然,现在来看,管理层在出台利好政策上,还是有不见反弹誓不罢休的感觉。今年8月初,证监会再次表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同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降低印花税等等。这在当时一度还是引起了市场的微弱反弹。不过,由于依然缺乏更为实质性的动作,反弹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不过,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的叠加效应刺激下,市场终于看到了起色。本周,发改委在两天之内批复60个工程项目,让人看到了当年"四万亿"的气魄。其中,周三公布总投资规模超7000亿的25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后,国家发改委周四再次密集公布了30个获批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公路建设、港口航道改造以及污水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领域,显示出政府政策意图所追求的依然是缓解经济过快下滑的趋势,而非刺激增速。因此,即便发改委开始在稳增长方面发力,但也不会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面对如此众多的项目,瑞银证券的分析师陈李认为,政府不会再搞一轮"四万亿",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快速下滑都有底线,只要适当增加基建投资或者说将基建投资恢复到年初的计划水平已能够对当前投资和经济的下滑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本周五,证监会再次强调,正在配合财税部门研究红利税差异化税率。
  期待更积极的货币政策
  本周,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发大盘在2000点附近展开报复性反弹。但是,要想行情进一步延伸,还是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今年6月以来,投资者已经开始苦苦等待降准,然而,央行却采取了巨额逆回购而非降准的方式来注入流动性。
  不过,还是有一些积极的信号开始出现。陈李指出,7月降息以来,央行已经连续4次调低了逆回购利率,其中有两次发生在本周。本周二下调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5个基点至3.5%,本周四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至3.35%。因此,可以判断这是价格信号调整的继续,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不管最后降息与否,何时降息,但目前的降息预期都已经很强。其次,本周央行实现资金净回笼520亿元,是连续第二周回笼流动性。在偏紧的流动性条件下,央行持续的逆回笼提升了降准的概率。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05:20 , Processed in 0.06032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