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回调将为优质医药股再次带来买入良机(荐股)
一周观点:从风险变量理解医药投资。中证报上周报道,抗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的药物降价政策可能近期出台,降幅最高或达20%。我们认为并不是行业的核心风险,仅仅是引起医药股过快上涨后短期回调的借口。医药的估值高峰风险将随着短期回调和估值切换而释放,研发创新和消费延伸是制药企业摆脱降价魔咒的两种路径。我们判断的医药招标政策转向、利润增速回升、资金配置追逐搭建的上涨趋势有望跨越年度。这次的回调将为优质医药股再次带来买入良机。建议关注依靠创新成为穿越型的带头大哥:恒瑞医药、天士力;依靠健康消费品延伸和国企机制改善的中药瑰宝企业: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无边界扩张带来的惊人增长:康美药业、尔康制药、红日药业;继续关注高增长+低估值组合:国药一致、中新药业、益佰制药。(国泰君安证券) 国金证券:医药今年的行情并没有结束 事件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涉及品种将包括抗肿瘤药、血液制品药物,降价幅度最大或超过20%。 评论 旧闻重谈:此次降价是预期当中的两年内发改委第四次调整最高零售限价。从2011 年3 月起发改委开始分批对国家医保目录品种进行了最高零售限价调整。目前已分四次对抗生素、循环系统类用药、激素、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用药总共297 个品种进行了最高零售限价下调,平均幅度为18%。此次媒体报道的抗肿瘤、血液制品降价是剩余未调价品种的延续政策,市场早有预期,且降价范围和幅度预计也与前3 次相当。 最高零售限价下调不等于实质性降价,影响程度要结合药品实际售价分析。最高零售限价是由发改委规定的该药品在终端的最高销售价格,属于行政性物价控制政策,上次一制定是2006 至2007 年,至今已经5 年没有调整。一般而言,药品的实际市场售价由各省招标决定,并且都会低于最高零售限价。假设旧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高于实际售价25%,而此次最高零售限价降幅是20%,则新版最高零售限价仍然比实际售价高出5%,即发改委降价并未对制药企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最高零售限价大幅下调并不能等同于药品的实际降价。 新入医保品种和竞争性品种降价可能性大。 从前3 次降价的统计经验分析,被降价品种不到该领域医保目录品种数的50%,其中09 年及之后新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是降价的重点,此外目前市场实际价格已经大幅低于最高零售限价的药品,由于竞争激烈导致流通差价过大的品种也是降价的对象。相反,04 年进入医保、独家和类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预计较小,最高零售限价调整后一般不会低于实际终端价格,即对企业不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主要品种受影响预计较小。鉴于今年下半年发改委对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预期的降价政策,我们对恒瑞、海正、华东的主要品种进行了分析。首先统计近3 年来药品的各省中标价格,然后通过加成计算平均零售价格,并与2006 年发改委最高零售限价进行比较,测算出本轮降价的容忍幅度。只要本轮最高零售限价下调幅度小于容忍幅度,则可以判定药品出厂价实际基本不受影响。从下表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主要品种容忍降价幅度均在30%以上,按照前三次发改委降价平均15%-20%的降幅,这些品种出厂价受到影响是小概率事件。 投资建议 奥运会开幕式,国家医疗保健体系NHS 是重要一章节。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宏伟和壮观,还有关乎民生的医疗体系展示。其中流露出的骄傲,是我们通过多少次4 万亿也追赶不了的。英国人为之奋斗了64年,即便如此目前还是有缺陷。对于刚起步几年的中国医改,五大配套改革方案正逐步兑现。虽然困难很多,但凭着两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对比差异,我们相信医药行业未来得到的投入和关注也一定越来越多。 上周出现了一些政策面的噪音,例如肿瘤药降价、基药扩充、抗菌药物管理等,这些政策只是前期政策的延续,并不是新的东西。只不过在这个时候被聚焦,容易引发投资面的心理波动。受此影响:上周医药前期强势股开始调整,我们的观点:调整将为下半年医药股投资提供更多选择。(1)在7 月上旬医药指数对业绩超预期的疯狂之际,我们开始建议寻找涨幅较小、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目的也是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调整,我们需要这样的个股做防守型配置。在指数调整到位之前,这类组合是我们7 月下旬开始的配置方向。(2)当指数调整到位之后,我们还是建议配置前期的强势股,这类公司仍然将是下一波医药反弹的主力。关键是对调整空间和时点的判断,这一点还是要从行业比较的思路持续更新。 总结:指数不调整继续被动选择过渡性配置、调整之后选择进攻性配置,医药今年的行情并没有结束。(国金证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