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能否借势中报脱困? 随着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率先公布的靓丽半年业绩,之前屡屡"破净"、"破发"的银行股一改颓势,16只银行股在上周五应声而起,虽然涨幅有限,但让投资者对其后市有了新的期待。银行股能否借中报之势走出困局呢? 中报"开门红" 6月份以来的银行板块一直是愁云惨淡。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16只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仅为1.06倍。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如果该比率低于1倍,则意味着公司股票正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在交易。而在这16只银行股中,目前市净率最高的宁波银行为1.43倍,最低的则是华夏银行,只有0.86倍。浦发、兴业、交通银行的股价也一度跌到了每股净资产的下方。 如此低迷的行情让很多投资者都按捺不住了。8月初,五家私募公司同时发函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建议这几家已经破净的银行回购股票提振股价。私募公司也发动一些持股较多的散户联名参与。 就在各路投资者试图救盘的时候,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于上周五拉开了银行股中报大幕。华夏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5亿元,同比增长42.36%。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0.85%,比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02亿元,同比增长39.81%。公司不良贷款余额42.12亿元,较期初增加4.97亿元。公司不良贷款率0.40%。 靓丽的中报成绩单带动银行股成功护盘,银行板块在上周五涨幅居榜首,成为护盘主力。截至收盘,银行板块整体上涨0.54%。招商银行涨幅最大为0.89%;工商银行紧随其后,上涨了0.8%;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民生银行涨幅超过0.5%,而当日的"主角"--兴业银行与华夏银行两股高开低走,不过最终以红盘报收。 业绩分化明显 可喜的是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中报"开门红",但可忧的是,市场预期这两家银行的半年业绩在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 中银国际研究所此前预测,上市银行上半年合计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约在16.1%,其中,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2.5%,明显低于一季度19.7%的增速。也有机构预测,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预期增速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但"暴利"时代正在终结,虽然这其中有"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行业风险加大,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的原因,但却和净息差的收窄直接相关。为遏制国内经济的下滑,央行上半年连续调整金融货币政策,与华夏、兴业银行中报同一日公布的央行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受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总体下行。 这才是银行家们真正的忧心所在。有机构预测,银行业息差在经历了一季度的高点之后,二季度平稳回落2至5个基点,全年下降7至10个基点,息差全面收窄要到2013 年全部出现。而三季度,净息差将从二季度的2.54%进一步下滑至2.44%左右。 在这一过程中,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的业绩分化将更为明显。有业内人士曾分析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增速放缓已成定局,除了交行和农行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外,个别银行增速可能会放缓至10%左右;相反,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虽然有所弱化,但仍保持了20%-30%左右的平均增速,个别银行将保持40%的增速。其中,华夏、平安、光大、兴业、民生、浦发、招行等可能表现抢眼,城商行中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也有望保持利润的高速增长。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中报公布前后,市场对银行股的担忧情绪将有所缓释,会给银行股带来小幅上涨机会,但近期银行板块仍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一方面由于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息差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还需要时间去验证;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潜在中枢的下移以及不良资产显现的滞后性,使得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恐惧,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不断去验证,才能慢慢修复和重拾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信心。(.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