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利好远超预期 证券行业突破限制(附股票)

2012-4-20 14:25|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626| 评论: 0

摘要:   政策松绑力度远超预期 券商“杠杆化”经营直面三大挑战  证监会去年末下发《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工作指引(试行)》,被证券公司理解为“动静最大、层次最高”的创新“总动员令”。  “政策松绑,鼓励创 ...
  政策松绑力度远超预期 券商“杠杆化”经营直面三大挑战
  证监会去年末下发《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工作指引(试行)》,被证券公司理解为“动静最大、层次最高”的创新“总动员令”。
  “政策松绑,鼓励创新,允许券商开展除通道之外的业务。从本质上讲,这就是给券商的经营添加杠杆。”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如是表示。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投行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过度使用杠杆,“去杠杆化”之路漫漫。但今日国内券商的发展瓶颈则是杠杆使用严重不足,“杠杆化”经营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证监会近期发布的《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决定>的决定》,为全行业约释放出400亿元的净资本。毫无疑问,监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政策松绑,为券商的杠杆化经营推开了大门,也给全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记者在证券业调研后发现,不少券商高管在欣喜之余,也心存担忧。三大潜在挑战的存在,注定了中国证券业快速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挑战一
  “容错机制”现反复 创新积极性遇挫
  行业“寒冬”中迎来创新号角

  对于国内100多家证券公司而言,2011年的冬天分外寒冷。一批证券公司出现年度经营亏损,券商亏损家数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
  “大约在今年1月上旬,我们还深深感觉到,券商恐怕要进入史上最严酷的寒冬。”国信证券上海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券商目前的几大主营业务——经纪、投行、自营、资产管理、机构业务与二级市场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出人意料的是,监管部门此后释放了一系列放松管制、推动创新的政策信号,这些信号的频率之快、力度之强都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整个证券业都充满了变革的气息。”东海证券总经理刘化军在于记者交谈时表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走马上任之后,监管部门对于券商创新的推动力度空前,这令即将步入严冬的证券业,重新看到了希望。
  “以前我们是推着监管机构创新,现在我们感到是监管机构反过来推着我们不断走创新之路。”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刘欣表示,随着未来监管部门的政策越来越宽,券商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去创新,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最令券商们感到振奋的,是监管部门针对创新“容错机制”的建立。
  在《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工作指引》(试行)中,监管部门提出未来将合理区分证券公司创新失误与违规行为。对于创新中出现的失误和风险,如该创新事项已经监管部门同意,证券公司不存在故意违法违规行为且及时报告、迅速纠正,主动完善创新方案,并平稳有效消除不良后果的,监管部门将不予追究。
  南方某大型券商负责人指出,《指引》的地位相当于本次证券行业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而文件中提到的“容错机制”,则是整个《指引》的核心。“有了这个条款,我们在创新的时候好比有了保护伞,积极性更高了。”
  种种迹象表明,监管部门对券商的监管思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券商深陷“综合治理”的风暴之中。2004年,证监会启动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三年间共处置了30多家高风险券商,指导重组了近20家风险券商。“刮骨疗伤”成功地将证券业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但副作用则是全行业的创新动力远远不足。
  “这几年我们突然发现,国内券商的竞争力很难与国外大型投行相提并论,差距是全方位的。”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刘欣表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时间短,国内投行在产品多样性、融资手段、交易方式、行业研究等方面都和国际投行有较大差距。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证券全行业总资产不足美国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只相当于美国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在中国金融业100万亿元总资产中,证券公司只占2%。行业实力与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法无禁止,则皆可行”
  “不是我们不想创新,而是政策将券商绑得太紧。”上海某大型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简单概括几年前的监管思路,是监管部门不允许你做的事情,你绝对不能做。而现在则转变成为,监管部门没说不可以做的事情,你可以尝试。
  “几年前是多做多错,券商最好的经营策略是不做任何创新。最终导致券商业务陷入高度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而现在,管理层赋予了券商创新做大的权利,就看谁能够把握住这次机遇。”他告诉记者。
  在任何时刻,创新总是一项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工作。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部分券商高管开始担心,鼓励创新的“新政”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法无禁止,则皆可行”。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业务,应该就是允许券商做的。“自郭主席履新以来,很多思路都是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我觉得这是核心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现在大家都提创新,过一段时间创新过了头,出了些问题,可能又要收紧。”
  一位券商负责人更是直言不讳。本轮证券的创新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稳定性。如果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政绩工程”,一遇到意外情况又重新全面收紧,那么最终很可能是徒劳无功。
  “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创新的政策是长期的、持续的,以促进中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中遇到风险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建议在遇到风险和困难时,不要随意对既定政策做出太大、太频繁的调整,以避免证券行业主动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挑战二
  组织形式创新缓慢 协同效应无法发挥
  全链条金融服务商

  至少在现阶段,政策松绑彻底激活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热情。
  “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开发股票、债券、基金相关的新品种,着重在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绝对收益产品、市值管理、现金管理、股权质押、套利交易、发行和定价方式、做市商、国际业务等方面加快创新。”
  总部位于华东的一家大型券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完善公司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创新工作的推进力度,公司已经恢复成立了“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各大业务部门的核心骨干组成,主要负责创新政策的跟踪、规划、评审、推动和跨市场跨业务的产品研发、孵化工作。而在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也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
  “现在是谁不创新就落后,未来必然会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东海证券总经理刘化军表示,公司对于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非常重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创新业务大多需要跨部门合作。为此,不少券商在零售客户部、机构客户部门的基础长成立了私人客户部,在资产管理部门之外成立了财富管理部门。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随着各家券商纷纷加快业务创新,曾经清晰无比的券商部门架构,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化的过程,究竟是不是能够形成“1+1大于2”的协同效应,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谓协同战略,即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未来我们要成为综合金融服务服务提供商,要为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刘欣向记者举例道,从前投行部门的一个客户希望上市,券商帮助这家公司完成IPO之后,也许任务就完成了。这实际上只满足了客户在融资方面的需求。
  “除了融资需求之外,客户是不是还有别的需求呢?比如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是不是有理财需求?非流通股股东限售股解禁之前是不是有市值管理需求?解禁之后是不是有减持需求?减持之后是不是有再投资需求?”刘欣表示,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不仅是投行部门的工作,也需要资产管理部门、经纪业务部门、甚至直投部门的通力协作。
  按照各家券商的美好憧憬,未来券商的能开展的业务类型,能够设计出的产品种类将是现在的数倍之多,各个环节都能产生利润,即便在熊市,也能够实现盈利,日子要比现在好过得多。
  落后的组织结构“拖后腿”
  然而,无数案例证明,许多大企业往往在内部核算的问题上遭遇滑铁卢,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少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券商如果无法理顺内部核算机制,落后的组织结构,反倒会成为压制业务创新的最大障碍。
  据了解,目前在大型券商内部,存在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客户的特殊需求,更倾向找“外人”解决。
  “例如,某营业部开发的大客户有融资需求,第一选择不是找本公司的投行,而是介绍给其他券商。问营业部经理为什么要不把业务介绍给自己人?答案是既麻烦又没意思——麻烦是介绍给自己人,要从总部走很长的流程,很多时候还没有任何好处,纯粹白干活;介绍给外人,人家感恩戴德,还有佣金返还,人情利益双收。”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坦白地讲,所有的证券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手脚捆绑久了,解开绳子之后,就不太知道怎样动了。说句实在话,证券公司现在的阶段,证券公司有创新的迫切需求,但创新的能力、动力、意识和组织配套都不够。”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表示。
  目前证券公司基本模型按照一个个具体的产品线分,比如投行、固定收益、零售。但是,越来越多的东西是跨产品线的,单靠一条产品线是很难完成的,这是组织形式上的重大挑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5 18:27 , Processed in 0.04807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