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出现了A 股已上市科技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的新趋势。截至6 月30 日,2025 年已有包括蓝思科技、龙旗科技、豪威集团等在内16家A 股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提交了港股招股书,数量显著高于2024 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港股的二次上市具备以下三方面意义:1)对拟上市企业而言,二次上市可带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借助港股“闪电配售”等机制提升融资效率,增强国际市场认知度,助力其全球化布局;2)对港股投资者而言,短期内有望把握港股与A 股之间的折价套利机会(2025 年内5 家赴港二次上市公司的折价率中位数约为-17%),长期则将受益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质量的显著提升,从而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入场;3)对A 股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A 股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到国际认可,也为A 股核心科技资产提供了新的国际估值参照,进而可能引发整体估值框架的重塑。 拟上市企业:多元融资、全球化布局的多维利好科技公司选择在港二次上市,对其自身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我们认为:1)在港二次上市有利于优化股东结构。公司能够接触到对收入增速要求更多样化的全球投资者,有助于引入更多长期和战略性投资者;2)“闪电配售” 机制是港股二次上市的一大亮点。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配售,提高了资金募集的效率和灵活性;3)国际市场的认知度有望提升。有利于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拓展国际客户,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港股投资人:短期关注折价发行程度,长期关注指数质量跃升短期来看,由于两地市场迥异的投资者结构与估值体系,在A 股和港股之间,当前同类公司大都存在一定的估值折价。通过梳理2025 年内5 家赴港二次上市公司,我们观察到折价率范围在-33%至-7%之间,中位数约-17%。长期来看,大量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优质科技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有望提升恒生科技指数的整体质量和代表性。年初以来,包括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在内的中国核心科技资产港股股价(+26%)跑赢美股科技七巨头(+2%)。随着优质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科技股指中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金配置,从而推动港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A 股投资人:国际投资吸引力提升与估值体系的潜在重塑近期,AH 溢价率回落至近五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我们认为A 股核心科技资产赴港上市是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对于A 股投资人而言,1)部分科技公司或迎来资产价值重估的机会,间接提升A 股科技核心资产的投资吸引力;2)H 股的定价机制或能够提供来自国际市场的新参照点,A 股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或驱动A 股市场重新审视部分公司的估值逻辑。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半导体周期下行风险,测算和可得数据的局限性,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