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汇兑收益收窄拖累业绩
93% 四大航201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29.3亿元,同期汇兑收益仅为5.84亿元,较2011年下滑幅度高达93% 2011年曾让航空公司“笑不动”的汇兑收益在2012年大打折扣,同比降幅超过九成。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上市航空公司的业绩。随着人民币长达数年的单边升值走势终结,以往大幅“扮靓”航空业业绩的汇兑收益去年“风光”不再。 航空业历来是对人民币汇率最为“敏感”的行业。自2006年以来,航空业大多时候因为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态势而“坐享其成”,但2012年成为又一个低谷。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5.1%,但到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收窄为1.03%,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改过去6年单边升值走势,呈现波动性。由此,几大航的汇兑收益也因此“缩水”。 数据显示,四大航201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29.3亿元,同期汇兑收益仅为5.84亿元,较上年下滑幅度高达93%,占合计利润总额、净利润比重大幅下降,对应分别为3.25%和4.5%。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四大航整体利润看似较上年下滑幅度高达37%,但除去汇兑收益后,四大航2012年合计净利润为123.46亿元,相较于2011年基本持平还略有提升。 2012年,四大航的汇兑收益下滑比重都在90%以上,其中幅度最大的为中国国航。公司2012年汇兑收益仅为1.19亿元,同比下滑96%。南航的汇兑收益为2.56亿元,降幅为90.4%。上述两家公司的汇兑收益下滑额分别为29亿元和24亿元。东航汇兑收益1.48亿元,同比下滑17亿元,缩水金额排名第三,海航的汇兑收益历来是四大航中规模最低的,2012年对应仅为6090万元,较上年的6.38亿元下滑90.5%。 以近两年数据看,人民币波动最为“敏感”的是南航,而东航、国航大致处于同一水平。2011年,南航的汇兑收益占其净利润比重超过52.5%,而上述其余两航则在38%左右。2012年,南航汇兑收益占净利润比重下滑至9.74%,但也是四大航中最高的。 2012年航空业汇兑收益“风光不再”,2013年人民币大幅升值预期也并不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逐步减缓,且2013年大幅升值条件的并不具备,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的逐步增强,长期看,未来美元很可能呈波动中逐步走强的态势。由此,航空业的汇兑收益或将告别“最好的时光”。(.赵.一.蕙) 医药企业“冰火两重天”
两极分化 医药行业业绩两极分化明显,东北制药等1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区间在103.77%至754.9%,莱茵生物等5家降幅则超过100% 医药类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业绩两极分化严重,折射出行业格局的变化,未来拥有更多资源的强势医药企业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营业收入方面,同比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有舒泰神、红日药业、莱茵生物等,增幅分别为170.22%、118.81%和142.01%;精华制药、翰宇药业、双鹭药业、奇正藏药等30家增幅在30%-100%;京新药业、恩华药业、昆明制药、达安基因等111家增幅在30%以下;而紫鑫药业、亚太药业、九安医疗、以岭药业等22家营业收入则为负增长。 净利润方面两极分化则更为明显,既有东北制药、*ST鑫富、康芝药业、美罗药业等12家增幅区间在103.77%至754.9%,也有莱茵生物、广济药业、亚太药业等5家降幅超过100%。 而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各个子行业中同样存在。在中成药领域,中恒集团2012年净利润为7.13亿元,同比增长90.26%,每股收益为0.653元。公司同时预计今年经营增长幅度不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而以岭药业因公司产品全部为胶囊剂型,受“毒胶囊”事件影响,2012年业绩遭遇“滑铁卢”,净利润受收入下滑和费用提升影响而大幅下降59%,仅为1.85亿元。 在生物制药领域,长春高新2012年实现净利润3.00亿元,增长173.7%,扣非后增长177.9%,每股收益2.28元。而华兰生物2012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滑19.13%,扣非后下滑28.12%。 这种两极分化从全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也许并不是坏事。在企业层面上,整个行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趋势。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副会长吴清功表示,就企业制定完成的发展战略而言,规模能够扩大的都是基于资源能力和产业机会的集合企业,在两极分化中,这些持续向上的企业都具有明确的战略、路径和目标。 两极分化下的医药行业将会呈现出绝佳的整合机遇,而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也在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在医药龙头企业快速上升的态势下,中国医药产业的格局将发生转变,竞争力不足的小企业难逃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命运。(.中.国.证.券.网 .宦.璐 .祁.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