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核查进复核阶段 80多家过关企业或井喷上市 核心提示:证监会针对排队IPO企业的财务核查已经进入复核阶段,哪些企业能够顺利过关,哪些企业或被查出问题,这成为市场焦点之一。其中,已经过会的88家企业的去向令人关注。 证监会针对排队IPO企业的财务核查已经进入复核阶段,哪些企业能够顺利过关,哪些企业或被查出问题,这成为市场焦点之一。其中,已经过会的88家企业的去向令人关注。 第一次: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空窗期:五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粤宏远A、中炬高新 背景:窗口期大盘一度快速跌落至325.89点,随后展开一轮大幅度上涨和回调。IPO重新启动后,未能阻挡大盘继续探底,到1995年2月股指探底至524点。 第二次: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空窗期:五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仪征化纤、创业环保 背景: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一个月即告再度暂停。这次暂停期间,大盘一度在三个交易日内从580点涨到926点。 第三次: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空窗期:六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东方电气、黔轮胎 背景:此次IPO暂停距上一次也仅有一个月时间,暂停期间股指先后走出两拨小幅上涨行情,但之后一路下滑直至1996年初。黔轮胎的新股发行后,大盘很快到达阶段性底部513点。此后股指一路走高,展开一轮大牛市,至1996年底时股指已经升至1259点附近。 第四次: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 空窗期:三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上海能源、华联综超 背景:这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第一次IPO暂停。当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市场价减持国有股”招致市场猛烈的抛压,上证综指从阶段高点2245点开始一路下泄。11月2日IPO重启。但到12月股指再度向下,并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熊市,直至股权分置改革实施。 第五次: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空窗期:五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双鹭药业、华电国际 背景:证监会于当年公布了试行IPO询价制度,在正式方案出台前,IPO被暂停。这次IPO暂停时,A股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熊市当中。由于新的询价制度对当时的股价形成不小的冲击,扩容也对市场造成一定,因此暂停发新并没有给股市带来强势逆转。 第六次: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空窗期:一年 前后发行股票:三花股份、中工国际 背景:这是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空窗期。由于股权分置改革,IPO暂停了一年时间。这一轮空窗期开启后不久,上证综指跌至历史低点998点。空窗期进入尾声时,股指开始大幅度回升。空窗期结束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保利地产、大秦铁路先后上市,A股最终迎来了史上最大一轮牛市。 第七次:2008年12月6日-2009年6月29日 空窗期:八个月 前后发行股票:上海电气、桂林三金 背景:A股在经历了6124点的疯狂之后一路下行,金融危机以及新股大量发行导致市场暴跌,至2008年12月时已经下跌了一年多。进入2009年后,市场一度走出2008年至今最大的一波反弹行情。IPO在2009年6月末重启,助推股指在一个月后站上3478点。但此后股市一路阴跌,至目前徘徊在2000点附近。 5家过会企业折戟财务核查 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在过会而未发行的88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由于财务核查而撤单,另有一家因未按时提交财务自查报告而中止审查。这多少让投资者感到有些意外:已经通过发审会严格审核的企业还会有问题吗? 记者了解到,这5家终止审查的企业分别为遵义钛业、斯菲尔电气、东方道迩信息、宁夏日晶新能源、河南裕华光伏和神舟电脑。除遵义钛业是2008年4月过会外,其他4家公司都是去年上半年前过会,碰上了IPO暂停而未能如期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企业撤单都和业绩下滑有较大关系。根据相关信息,遵义钛业净利润由2007年的1.92亿元一路下滑到2009年的2351.8万元,到2012年竟出现大幅亏损。据了解,其他4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都因为业绩增长难以满足创业板连续增长的要求而撤单,另有神舟电脑因为未能按时提交财务自查报告,而中止审核程序。 过关企业可能尝试批量发行 可以预期,对于依然在队列之中的88家过会企业来说,大部分应该都能通过财务核查,即便是存在撤单或被查出问题的情况,比例相对其他排队企业也要低得多。这些企业中的过关者有可能成为IPO重启后的先行者。 记者了解到,按照新股发行审核程序,已过会企业在发行时只需补齐最新的财务数据,并通过会后事项,在时间安排上应优先发行,并按照排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不过,在暂停这么久之后,IPO重启之后新股必然成为抢手货,打新热恐将卷土重来,如何做到平稳起步十分关键。记者采访的多位资深股民都表示,如果新股发行开闸,将会参与新股申购,相信一定能赚钱。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引入批量发行,让多家公司的股票集中发行上市,以起到抑制炒新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官媒声音 新华社三天连发五文挺IPO重启 IPO自查结束,进入财务专项检查的复核和抽查阶段。关于IPO何时重启的话题再次牵动市场情绪,IPO重启是必然的,问题在于何时重启,以什么样的方式重启。 新华社9日、10日、11日三天连发五文,大谈IPO与指数涨跌无关,疑似为IPO重启造势。 经过几轮改革,新股发行仍未摆脱暂停的命运。随着IPO财务核查第一阶段的结束,新股发行下一步往何处走的问题再次提上日程:新股“堰塞湖”如何疏导?发审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如何走出“开开停停”的怪圈? 要解决新股发行中的问题,关或停并非核心,监管层要做的不是控制发行,而是着眼全局,进行基础制度建设。股市好的时候就多发,差的时候就少发,由市场自我调节,而非行政调控。 具体来说,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应转向构建和完善市场规则、健全集体诉讼或代为诉讼等责任追究机制、增大违约成本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于排队形成“堰塞湖”的IPO公司,可以考虑分流一部分企业到新三板市场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交易,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转板制度,通过不同市场匹配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和融资需求。(.东.亚.经.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