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天连发7文造势IPO重启"这一天终要到来" IPO自查结束,进入财务专项检查的复核和抽查阶段。关于IPO何时重启的话题再次牵动市场情绪,IPO重启是必然的,问题在于何时重启,以什么样的方式重启。近日,新华社近日连发七文,大谈IPO与指数涨跌无关,疑似为IPO重启造势。经过几轮改革,新股发行仍未摆脱暂停的命运。随着IPO财务核查第一阶段的结束,新股发行下一步往何处走的问题再次提上日程:新股“堰塞湖”如何疏导?发审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如何走出“开开停停”的怪圈? 新华社4月8日文章 《IPO复核将启 首批30家在审企业将被抽查》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在财务核查的威慑之下,162家拟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折戟自查,上市梦断。4月9日起,证监会将对首批上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启动复查和抽查工作,首批30家在审企业将被抽查。 新华社4月9日文章 《透视纠结的IPO》 不管怎样,有一点共识是:没有融资的市场是残缺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能长期没有新股上市。尽管人们对IPO依然畏惧,但这一天终要到来;尽管重启IPO是个棘手的难题,但这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监管层和市场终要面对。 新华社4月9日文章 《CPI超预期回落 A股能否企稳回升?》 作为悬在A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新股发行何时重启依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情绪。而IPO一旦开闸,前期大幅反弹的创业板指数首当其冲。加上此前大量创业板公司高管承诺的不减持期限已过,创业板将面临日益加大的减持压力。 新华社4月10日文章 《核查风暴后88家过会企业何去何从》 IPO重启之后新股必然成为抢手货。记者采访的多位资深股民都表示,如果新股发行开闸,将会参与新股申购,相信一定能赚钱。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引入批量发行,让多家公司的股票集中发行上市,以起到抑制炒新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新华社4月10日文章 《暂停新股难救市场 休克疗法教训深刻》 暂停新股发行,是对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扭曲,行政之风与市场化的矛盾才会真正伤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对开闸预期的恐慌,真正影响着市场心理预期和股指走势。 新华社4月11日文章 《重启IPO的重要前提 是铁腕执法》 当前,A股市场面临着IPO重启的难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暂停之后,如果不能让投资者看到一个呈现新面貌的市场,如果欺诈上市案例依然不断,IPO重启必然面临巨大的阻力,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很难提振。期待治理造假不仅仅是一次风暴式运动,而是整肃市场的开始。 新华社4月11日文章 《以真正的市场化改革 解决IPO难题》 在多个轮回的讨论之后,“坚持市场化导向、淡化行政干预”已经成为被业内普遍接受的观点。具体而言,就是要转变观念,逐步把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疏导“堰塞湖”。(.新.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