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IPO大考首批“答卷”递交 重启考验肖钢

2013-3-20 07:32|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394| 评论: 0

摘要:   IPO大考首批“答卷”陆续递交  目前,已有数十家排队企业向证监会递交了自查报告,而更多的项目正在向北京聚集,本周下半周开始,IPO自查报告将扎堆递交。同时,撤单大潮有望来袭,在42家公司确认终止审查背后 ...
  新挑战
  自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的一句比喻之后,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一直被市场称为“坐在火山口上”。
  毫无疑问,摆在肖钢面前的,首先就是IPO改革这个棘手的问题。在2012年进入第三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随着年底市场环境的变化,IPO堰塞湖成为了悬而未决的尴尬难题。
  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在审企业专项财务核查,是此前证监会采取的新一轮监管手段,3月31日就将迎来企业自查报告上报截止期,6月份又将迎来证监会抽查的完成。
  而摆在这个阶段之后的,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时期:何时重启已经实质性暂停的IPO,与此同时,还得兼顾已经对此谈虎色变的市场情绪。
  如果将视线拉得更远一些,下一步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如何延续?在此前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证监会对于发行节奏、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仍有所介入,而这些行政手段与最终的市场化发行改革目标如何协调平衡,将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
  除了发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再深入外,退市改革也在今年面临着如何常规化的考验。然而,2012年最终实现退市的只有两家公司,这无疑与市场的预期有着巨大的落差。监管层在此问题上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妥协,亦直观证明了改革的知易行难。
  另一方面,针对机构的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推动创新的大幕已经启动。在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已经成文之后,如何执行这一改革,将实际触动到已经开始实战的证券期货机构命运。
  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此前在两会期间透露出来的机构改革步骤,将从产品创新往制度、基础功能创新转变,以及券商牌照放开进程。
  事实上,针对后者,已经有相关机构与人士在开始行动,他们寄望的是专业型券商审批的重新开闸,将为自身的发展带来难得一见的机遇。
  而肖钢此前有分管信托业务的经验,或将为其在资本市场的机构改革推进,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
  此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速度也正在提升,QDII2、QFII2、RQFII等制度,正在等待新任证监会掌门人发挥其国际化视野的优势,通过各方协作使其更快落地。
  而肖钢在3月17日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将保持政策连续性。
  在经历了从股权分置改革,到迈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资本市场,已经拉开深度改革的大幕。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央定调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等重要命题,带给资本市场的将是难得的改革机遇。
  比如,有资深券商人士就指出,仅就债券市场而言,完全可以再进一步探索完善债券评级和债券增信机制,在此前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频频被提出之际,可以探索发行规范的公司债、市政债的替代方案,让交易所债券市场承担起更为重要的直接融资责任。
  可以预见的是,在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视野中的重要性将会奏出更强音。有理由相信,这种更深与更广的改革命题,会让经历了多年市场与改革历练的肖钢,感到有一种被挑战的快乐与新鲜感。
  肖钢履新证监会 资本市场改革新期待
  现年55岁的肖钢,被称为的“少壮派”。在中国银行任董事长10年之后,今年肖钢再次走上监管者的岗位。
  对于肖钢正式接替郭树清成为证监会新一任主席,市场有疑惑,更有期待。他的前任郭树清留给证券市场的是诸多未完待续的改革政策,肖钢是否会延续这些改革?作为新任主席,肖钢又将带来怎样的新政策?
  新角色新期待
  在中国经济金融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同时,肖钢也开始了他在金融业的新角色:资本市场监管者——证监会主席。此前,肖钢成为五大行掌舵者中唯一一位中共中央委员。
  在证监会主席这一角色上,此前三任郭树清、尚福林、周小川均出身于银行系,均有央行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在上任之前并无太多资本市场的从业经历,肖钢的履历与前三任类似。
  肖钢被称为“少壮派”,主要在于原五大行以及“一行三会”的领导中,肖钢是最年轻的一位。如今履新证监会,市场对肖钢的关注点还在于能否延续郭树清在任时的相关改革政策。
  郭树清在中国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期,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制度的改革来完善市场,树立了资本市场“改革派”的口碑。就在3月14日、15日、16日三天时间,证监会密集发布数项文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放开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
  肖钢谈到深化金融改革时,曾提议研究证券化市场,发展证券化市场。当然这主要是呼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以提高银行的内部资金积累。不过他对资产证券化的提倡,也让券商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延续的可能。
  不过市场较为忌惮的是,肖钢曾提出来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担忧。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影子银行”在个别地区、个别项目上已经有了偿还的风险,一定要加强规范和管理。而在国内,“券商资管通道业务”一般被归为“影子银行”业务。
  今年,A股也将迎来更多的开放政策,如4月1日A股市场将对境内港澳台居民开放。不过,市场更为期待的是A股市场对IPO的开放,自去年10月份以来,IPO已经暂停达5个月之久。IPO的开闸,或是肖钢上任需要面对的第一个紧迫问题。
  发行改革的市场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郭树清看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减少监管者的价值判断是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化虽然是改革的彼岸,但是当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监管者也必须有所作为。在过去的18个月中,证监会依然对发行节奏、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交易有所介入,郭树清将这些做法称作“过渡性措施,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必要手段。”作为继任者,肖钢一方面要继续淡化监管者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还要拿捏监管退出的时机和尺度,在市场与监管的夹缝中寻找微妙的平衡。
  郭树清在证监会的18个月,针对中介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大力放松管制、推动创新,证券和基金行业整体面貌有所改观,创新热情持续高涨。但是在破旧立新方面,与创新相配套的基础制度尚待完善,各类机构与创新相适应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不足。证监会已经将今年创新工作的重点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与创新相关的基础制度安排,比如风险控制和资产托管等。
  在混业经营格局日益显露的格局下,监管部门统一监管标准、防止金融压抑和监管套利的协调机制也还没有建立起来。肖钢一方面需要对郭树清的大量工作进行消化和继承,另一方面也需要拿出更多智慧,创造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特别是取得其他部委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识与协力。
  金融多面手
  肖钢的金融生涯始于1981年,这一年他开始了央行的工作。
  经过8年的打磨,1989年,肖钢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这一职务他做了三年多。1994年到1995年期间,肖钢调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1996年到2003年之间,肖钢重回央行担任央行行长助理,一度坐到央行副行长的位置。2003年,肖钢告别工作超过20年的央行,到中国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带领中行开启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序幕。
  根据相关报道,中组部对肖钢曾有如此评价:“年富力强,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在中行任职期间,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货币政策的关键点,肖钢都提出了他的专业判断。同时,他还不断呼吁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
  银行业不仅仅是肖钢职业生涯唯一接触过的行业,在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期间,肖钢还长期分管信托业务。
  时值中国信托业面临整顿、撤销、重组的关键时期,肖钢成为这一行业的积极推动者。他参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这被认为为信托业近几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末,中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8.27万亿。去年底,信托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保险行业,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2003年,年仅45岁的肖钢,临危受命上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开始了他掌舵中行的航程。2012年6月末,中行的总资产达到12.8万亿元,是2003年肖钢上任之初的3.3倍。
  2004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中国银行作为首家试点银行,掀起了银行业整体改制的浪潮,肖钢正是这一银行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从改制到引入战略投资者,再到H股和A股的上市,期间的路并不平坦,但是肖钢凭借其“铁腕”风格扫除了重重改制障碍,用3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系列艰难的改革。
  然而上市并不是中国银行的终点,也并非中国银行业的终点,而是另外一个起点。在推动中国银行改革之初,国际化的战略影响了中国银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进退。可喜的是,这一国际化的战略将中国银行推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2011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唯一入选的机构。中国银行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中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银行拥有海外机构613家,覆盖香港、澳门、台湾以及35个国家。与近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外国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去年底,中行台北分行获准担任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今年2月份该分行全面启动了台湾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全面启动。
  中行在取得国际化的诸多成功之后,也开始面临多重压力。 2012年上半年,中行跌落四大行排名最末位,对内的转型成为了肖钢需要思考的问题。
  掌舵中行近10年,对于银行的转型,肖钢有他自己的思路。谈及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之路的时候,肖钢就提出了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同时提出利用现代化科技引领银行的转型。
  “目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中国经济金融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肖钢称。
  传闻变成现实,肖钢接任郭树清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虽然按照正常情况,证监会主席不像财政部长、央行行长那样抢眼,那样受到外界的强烈关注。但是,中国的证监会主席,却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职务。原因在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太乱,不仅投资者意见很大,其他方面对证券市场也是非议很多。
  那么,肖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将面临哪些方面的难题呢?
  首先,如何突破前任。众所周知,郭树清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不过短短的17个月时间,也就是一年半都没到。上任伊始,也是压力巨大,投资者对其信任度不高。但是,他以改革者的姿态,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退市、强制分红、对违法违规者格杀勿论等,很快就赢得了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的信任。这也可称作是“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毕竟,攻城比守城更容易出成绩,也更容易出彩。但是,肖钢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是在郭树清已经取得不凡业绩的情况下,能否更上一层楼,能否在前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对肖钢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难题。
  第二,如何给IPO放行。暂停IPO,是郭树清赢得投资者信任和支持的又一重要砝码。也正是因为暂停了IPO,才使得市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从去年11月份开始,出现了一波不错的行情。但是,证券市场要发展,靠堵是堵不住的,还是要靠发展,靠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提升。而现在,积压的IPO企业已接近千家,且很多企业已经过期,矛盾相当尖锐与突出。如果继续暂停下去,对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放行,又极有可能对刚刚趋于稳定的股市产生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放行IPO,将成为肖钢接任以后的又一大难题。
  第三,如何快速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没有投资者的信任,证监会主席就是失败的。郭树清在这方面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较好、比较快速、比较及时。那么,肖钢接任这一职务以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的信任呢?假如现成资源不多,又如何挖掘投资者信任的资源呢?我们注意到,肖钢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表示,将维持现行政策不变。这当然是赢得投资者信任的一种方式,但光靠这种方式,是很难真正在投资者心中留下好印象、权力好形象的。所以,如何更好地挖掘“信任”资源,无疑也是肖钢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第四,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压力。有外媒分析,郭树清离任证监会主席,与得罪了利益集团有关,尤其是他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言论,让个别大型企业很是不爽。这当然是一种传言,未必可信。但是,他大刀阔斧改革本身,就已经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再加上一些可能引发争议的观点确实容易遭遇阻力。那么,肖钢将怎么做呢?敢不敢再继续向利益集团拿起改革的手术刀、继续像郭树清一样直面利益集团的挑战呢?这也是肖钢必须面对的大难题。
  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国银行(601988)董事长的肖钢在会议间隙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明确表示“银行业高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据公开信息,这是肖钢以中行掌门人的身份和一个银行家的视角,在履新证监会前最后一次对银行业发表观点。旋即,这位声誉日隆的金融家走向中国金融监管核心,接掌中国证监会,转战资本市场,开始一段崭新的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过一波恢复性的上涨行情之后,沪深股市银行板块近期重新面临估值上的严重分歧,板块内部的个股也出现走势分化。如何理解银行家肖钢留给银行业的忠告?对银行业的前景到底该怎么看?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减速,银行业的业绩和利润挑战不可避免。
  众所周知,搭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中国银行业近十年来的业绩增长一直顺风顺水。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虽然现在我国的银行业已是全球瞩目,比如五大行跻身世界前列、工行甚至在部分指标实现登顶,但不可否认,中国银行业的强大更多地表现为大而不是表现为强。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在宏观经济上行周期,金融机构的收益水涨船高。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的不良率等指标客观上有增加的风险。挑战不期而至。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支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以实现银行业“再出发”,是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思考的课题。
  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他们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与各级政府层面的关系又如何定位?
  银行与政府间相互依赖且颇有历史渊源,极像维持多年密切关系的“老情人”。然而时过境迁,多年的“老情人”关系现在面临挑战。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防范。虽然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地方融资平台整体风险可控,但客观上并不能排除局部风险的存在,事实上,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收紧了相关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期以来,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冲动再起。在业绩增长放缓的现实压力下,商业银行能否抵制诱惑、改变惯性依赖,以决策层提出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真正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又到了迎接考验的时候。
  其次,金融业政策改革加快,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的转型改革势在必行。
  信贷仍旧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净息差必然收窄,意味着商业银行最大的奶酪被动了。同时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收费的日益清晰规范,也减掉了商业银行不少“灰色收入”。如何增长阳光下的合法收入,以及通过创造性的贡献增加收入?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并付诸行动。
  同时,产业政策的变动对于商业银行的业绩前景而言,也是一个变数。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增长“重镇”。在房地产“新国五条”出台后,房地产新一轮调控升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亦将日益接近增长瓶颈。此外,还有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约束也越来越大。更何况,商业银行还得面对金融脱媒的趋势性挑战。
  而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之外,在财富管理市场,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面对基金、券商等资产管理的竞争,另一方面还需要防范自身的所谓“影子银行”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后者,肖钢去年底曾公开撰文提出了警告。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已经过了百万亿,但这是商业银行的中点而不是终点。百万亿之后“再出发”,商业银行要尽早开启改革转型之旅。
  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新一届政府的组成人员中,证监会会不会换帅,一直以来就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个谜底在昨天下午揭晓。证监会宣布,中国银行(601988)董事长肖钢接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离任。
  肖钢,今年55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壮派”,他接掌证监会,能不能给资本市场带来新气象,让中国股市由熊变牛,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从肖钢的履历来看,尽管他一直呆在银行系统,几乎从未涉足过资本市场,但他并不缺乏锐意改革的勇气。肖钢36岁时,就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央行监管司的官员说,肖钢思想开放的程度、决断的魄力都非比寻常。他曾经出手挽救广东国投事件,他也曾临危受命,掌舵中国银行清理不良资产,并且率领中行IPO,创造了新的资本神话。在2011年,肖钢还在主流媒体发表文章,谈了他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是很罕见的跨界之举。18个月之前,郭树清接掌证监会时,市场见到了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改革成效还不明显的情况下,证监会再次换帅,我非常关心的是,肖钢新官上任,三把火会烧向哪里?他将会为破除阻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带来哪些新的气象?
  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出任证监会新的掌门人,这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他算是“跨界”。外界对肖钢的评价很不错,认为他是有想法、有办法的官员,不过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认为,现在评价为时过早,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事实上不管是郭树清也好,肖钢也好,他们都是市场派,他们有一段的经历也比较相像——对于信托以及外汇交易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肖钢执掌证监会之后,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对于郭树清所执行的一系列奠定中国股票市场基础的新政,上台后都会执行下去。
  叶檀说,郭树清在担任证监会主席18个月期间的系列改革措施有目共睹,包括市场化、打击内幕交易改革,以及建立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信心等努力,这三方面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在股票市场,它跟房地产市场一样是分配财富的大渠道之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打击内幕交易、退市制度的改革肯定是触动了很大一部分既得阶层的利益,郭树清受到业内人士肯定也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方面。
  叶檀说,对于郭树清来说,他要建立健康股票市场的努力非常明显,肖钢也曾经有过救火的经验,对于股票市场他的市场化方向非常清楚。要不要实行市场化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市场化具体的手段是什么。第二,在上任之后,对于内幕交易的打击、拟上市公司的审核,肖钢到底会怎么做,会不进行下去,这方面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
  肖钢上任之后,首先宣布的是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对于市场而言相对有定心丸的作用。比如,4月1号,A股市场将对境内港澳台居民开放。市场可能更加关注的是A股市场IPO的重启,因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IPO已经实质性暂停5个月之久。IPO的开闸,很可能是肖钢上任后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叶檀,肖钢上任之后,对于IPO应该不会以行政化的手段救市,还是要按照市场按照健康的轨道去做。另外可以肯定的是,肖钢上任之后会力推境内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其实肖钢对股票市场说得比较少,但他说到了银行风险控制的问题,可能股票市场的风险控制也会是他大力关注的焦点。再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因为他提出来智慧银行,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智慧系统、技术手段来个控制风险,也是我们可以关注的一个方面。(.东.方.早.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5 07:11 , Processed in 0.0399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