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四部门联合发文整治地方融资 涉及债务规模12万亿

2013-1-7 15:14|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688| 评论: 0

摘要:   整治地方融资  面对地方债务加速演进、风险隐患积累沉重、潜在投资热潮再涌,监管部门需要提前预警,新的经济内生动力逐步显现,正是整治地方融资平台的恰当时机  2012年最后一天下午,财政部官方网站悄然挂 ...
  预防地方投资冲动
  在地方债务结构和风险趋向复杂化之际,地方投资冲动无疑将给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在银行信贷收紧的同时,债券融资市场放松,银行表外业务膨胀,此即为4万亿刺激计划后,中国为拆解"滞胀"而采取的"收、放"两手交替调控。
  尽管地方政府信用风险重拾升势,但受制于经济下滑的担忧,决策层前期未能果断出手。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此时出手地方融资平台清理,主要源自两个背景条件的改变:其一,决策层对结构调整期间GDP增速下滑的容忍度超过以往;其二,短期宏观数据开始全面上扬。
  尽管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并不景气,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更跌至7.4%,创2009年一季度(6.6%)以来的新低。但是,同期就业数据比较乐观,提前三个月完成了事关社会稳定的全年就业指标。曹远征表示,这表明刺激政策已无须加码。
  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到经济增长重回两位数区间已无可能和必要,为长远计,结构调整牌局开始推演。
  本刊记者获悉,2013年财政赤字规模基本测算完毕,大约为1.2万亿元,较之上一年度猛增50%,有关人士解释说,在减支不力的背景下,只能以赤字应对已经到来的结构性减税。无论是平台清理,还是结构性减税(详见本刊2012年第33期"营改增扩容考验"),均已开始发力。
  一个更为现实的考虑是,随着宏观政策指向城镇化,以及地方政府换届所引发的潜在投资冲动,每五年投资井喷的政治经济周期,有可能在2013年重演。为此,如不提前将地方政府融资中的风险点排除,后果不堪设想。
  以四川省为例,2012年为配合"稳增长"大计,四川省总计出台了3.67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基建投资达1.46万亿元。
  2012年底,四川省财政厅和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出台了"财政支持金融,金融促进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四川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苏诚说:"新政策重在财政资金在扶持原有薄弱环节的同时,扩大补贴覆盖面。
  其中,对金融机构实行贷款增量奖励制度,一般贷款增量按0.03%的比例奖励;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承销的机构,按照年度承销额的0.03%给予奖励,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平台公司正在转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郭正模担忧,其中部分项目还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仅仅是粗略估算,如果按照1.46万亿元的规模执行,可能再次引发局部投资过热,甚至带来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而更多迹象表明,新一轮投资热潮已箭在弦上。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的研究报告认为,2013年投资增速将回升,基建投资将继续担当重要角色,2012年发改委批准项目的政策效应将继续释放,考虑到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投资冲动较强,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仍有上行空间。
  在地方债务结构和风险趋向复杂化之际,地方投资冲动无疑将给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这也正是财政部启动地方政府性债务检查工作并出台上述《通知》的目的所在。
  无独有偶,2012年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强化企业债风险防范相关通知。根据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情况,该通知要求细化风险防范措施,如资产负债率在65%至80%之间的发债申请企业,审核中实行"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率在80%至90%之间的发债申请企业,原则上必须提供担保措施;资产负债率超过90%,不予核准。
  不过,政策注重区别对待,对铁路、地铁、电力等领域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等特殊行业领域,可以适当放宽资产负债率要求。
  在一位国有大型券商债务融资部负责人看来,发改委明确和细化发债企业资产负债率标准,有与财政部上述收紧平台公司土地相关政策有相互配合之意。因为,过去融资平台在资本金匮乏的情况下,往往赋予融资平台土地储备功能或注入大量的储备土地和土地收益权,美化报表,实现高杠杆融资。
  相关监管部门虽然密集出台政策,关注地方债务风险,收紧并叫停违规违法融资行为,但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层面的重大隐患。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公开表示,金融行业潜藏的风险有所加大。近年来,银行业信贷资产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绝大部分还没有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潜在风险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和关联行业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期限错配等风险依然存在,给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前述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副行长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其实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的事实,这需要从根本机制上理顺,财税体制改革和中央、地方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是可行的改革思路。
  而在现行体制下,中国宏观调控所推行的"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组合也有自身问题,其缺点是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挤压。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财政赤字的扩大将增加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下,利率将上升,从而紧缩私人部门的融资条件。在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殊机制下,财政扩张往往带来对银行信贷的直接占用,增加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另一个方面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带来的"财政主导"增加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既是经济运行的参与者,又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存在利益冲突。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相互关系不仅体现在对资源(包括融资)的量的占用上,也包括政府制定的政策和规则能否为不同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
  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仍在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势在必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地方融资应更多的通过直接融资取代传统银行信贷、信托等"影子银行"融资。在标准普尔主权与公共产业评级董事钟良看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有赖于完善地方财政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债务透明度。探索发展市政债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财.经 .王.培.成,杨.中.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22 19:38 , Processed in 0.16609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