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3年行情:在纠结中出发,在运行中纠结 NBD:我们还是来谈谈如何看待2013年的行情趋势吧,大家都关心这个。 李:这个不是轻松的活儿。 NBD:本期年度投资特刊的主题是《起点2013》。这个“起点”该怎么理解?是我们正站在牛市的起点上吗? 李:我是在万般纠结中,选定了这个名字。其实,我们的研究结论非常清楚:2013年不可能是牛市的起点,也不可能是股市的新起点。之所以叫《起点2013》,它既有写实的意义,也有象征的意义,更有希望的意义。 写实意义,就是说,我们坚定认为,2013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新起点,这是确定无疑的,我们的《起点2013》,就是要反映这个现实。我们特别想表达的是,2013年完全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起点和里程碑式的年份。已经成功召开的十八大,是一次如此伟大的会议,就在于它把继续改革的旗帜高高举起。十八大选出来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任伊始,言谈举止、行事风格,以完全崭新的风貌,开了一个令人看到无限希望的好头,赢得全国人民的一片喝彩。 象征意义和希望意义,就很明白了。我们对201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寄予新的起点的象征意义,也饱含了殷殷希望。希望国家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经济社会越来越进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NBD: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本期特刊的命名,并不是直接针对2013年股市的特征,或者说,并不是对2013年股市运行趋势的判断? 李:是的。完全是这样。 NBD:进入12月以来,股市持续大幅反弹,气势如虹。我们如何判断这轮行情?本期特刊又是如何分析2013年市场趋势的呢? 李:尽管半个月来股市持续大幅反弹,但我们仍然认为,这轮反弹,是对跌破2000点后的一个修复性反弹。至于行情的性质,我们判断为“反弹”,而非“反转”。当然,在目前短期各种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这轮可能是一波比较强劲的“次中级”反弹,时间跨度也许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改变不了反弹的性质。 NBD:也就是说,依然不看好2013年整体的行情? 李:是这样。我们认为从适合投资的年份上来看,2013年不是一个很好投资的年份,基本和2012年一样。当然其间也可能出现波动性行情的机会,但是,总体不会出现大行情。极端情况下,有跌破2012年低点1949点的可能。 NBD:有什么理由吗? 李:其实,理由还是我们对2012年行情判断的那些理由。只是时间不同,增加了不同的内涵而已。 首先是股票供求关系无法根本扭转。第一,限售股解禁会持续出现高潮。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小非的套现会持续不断地产生一波波高潮,二级市场解禁限售股的供应会持续大幅增长。第二,目前积压的准IPO公司(已经过会的和上报申报材料的)多达800多家,IPO已经形成一个堰塞湖。我们可以想见,如此巨大的存量,如何才能消化完?如果放到市场上来,又会对市场的心理和市场实体产生多大的影响?第三,市场资金的供应,始终无法好转。最为直接的就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不但没有趋弱,反而有大幅回暖的势头,这会直接对股市新增资金的供应产生影响。第四,银行理财市场吸纳资金的势头不减。第五,截至11月的数据,M2为94.48万亿元,到2013年的3月份或4月份,M2很有可能达到或者突破100万亿大关。这将是标志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银根的大幅宽松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恐怕是很不现实的,这也极大地制约了股市资金的供给。 其次,虽然目前改革的呼声很高,而且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改革的决心很大,但市场和社会都在观察,观察改革的具体进程、改革的具体步骤、改革的力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观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到底有多深。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信心和激情,不会立即喷发出来,这也直接会制约2013年行情的发展。 再次,宏观经济层面的不确定因素也多。三季度开始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到底能维持多久?CPI已然触底,会不会重新走上快速上升的路径?银行理财系统的问题渐次暴露,会否对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日益尖锐的国际贸易战,特别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各种海外贸易壁垒和严重的贸易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和对外贸易,让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严峻考验,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在内需上下大工夫,如何提振内需是很关键的。 最后,基于股市本身的改革,也还有太大的变数。国际板、新三板 、做空机制、退市制度 、新股发行改革等,这些都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然,还有海外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数据呈现出空前的好转,资金回流美国市场的趋势明显。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会否引发联储利率政策的改变,比如提前采取加息行动,还很难说。但是,此类举措一旦出现,将对新兴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兴市场的股市也概莫能外。 因此,总体来讲,我们对2013年的市场,不抱着很乐观的态度。即使有机会,也是一些波动性反弹机会。 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体制性牛市”会喷薄而出 NBD:你既然提到了“体制性熊市”,难道就不会出现“体制性牛市”? 李:这个问题提得好。既然有“体制性熊市”,就必然有“体制性牛市”。其实,A股历史上,已经出现了最大的一波体制性牛市,这就是2006~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这一波牛市,我们给它的唯一本质性定义,就是“制度性牛市”。在当时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和紧缩货币政策下,这波牛市“逆势”而行,主要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性变革推动。股改,本质是中国证券历史上一次最波澜壮阔的、最革命性的变革,它彻底根除了股市的毒瘤和顽症。尽管从现在来看,那场股改留下了太多的遗留问题,甚至变成了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盛宴,但是,它伟大的革命性和割除股市毒瘤的正义性,也无法抹杀。正是由于这场体制性改革,激发了市场最大的做多热情,投资者信心大增,资金疯狂入市,造就了一波大牛市。 NBD:那目前会不会再次出现“体制性牛市”? 李: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体制性牛市”肯定会出现,但是,远不是现在。我觉得,未来体制性大牛市的喷薄而出,可能基于几个因素的共振,或者基于某一个重大因素的单独启动。第一,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关键措施的持续推出。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一旦发生,那么,我坚信将会点燃市场压抑太久的做多激情。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前途的信心倍增,会立即转移至对投资市场的信心倍增,这可能是单独能启动体制性牛市的最大动因。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性下降。房地产市场回归到一个通常的产业(仅仅是一个产业而已),不再是其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社会和人们眼球和心理的敏感产业。那么,沉淀在房地产市场的异常庞大的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投资或投机资金,就会自发转移。那么,很大部分将会回到资本市场。第三,股市体制改革的持续推出和各项改革制度的真正落实。从源头上转变股市融资的本质,把一个财富孵化和变现的上市目的,转变为孵化优质大型企业手段。股市运行才能回归正轨。 NBD:你认为,这个时期什么时候到来? 李:何时到来,我们确实无法给出答案,需要耐心等待和观察。但是,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必然到来,抱有特别坚定的信心。我们坚信,不会太近,更不会太远!(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