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市场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应“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毋庸讳言,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场外市场将是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资深专家表示,加速推进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这一全国性平台在内的场外市场建设,可望实现三个显著作用:一是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多两难”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本市场渠道;二是分流二级市场的发行压力,缓解企业上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三是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融资分层、投资分层,使投融资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场外市场能够更为全面而有层次地支持中小企业股本融资、股份转让、公司重组等活动,为众多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现代农业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这无疑有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深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述专家说。 中金公司预计,2013年上半年交易制度正式改革以及后续园区扩园将同时进行;按照首批扩容后的企业挂牌速度,同时考虑新增园区不断纳入因素,未来每年可能有500到1000家企业到全国性场外市场挂牌,两年后或是全国性场外市场业务爆发的时点,预期未来该市场体量将可达到挂牌企业1万家、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补充,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场外市场的又一层次,也在规范发展过程当中。今年8月底,证监会正式出台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在相关省区市按照国务院要求,完成各类交易场所整顿以后,以参股会员方式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转让和融资服务。 资深专家表示,对应微观层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未来我国场外市场的发展也将呈现多层次的特点,表现为全国性场外市场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并行、互补的局面,无论是非上市公众公司,还是非上市、非公众的“双非”公司,都可依据需求寻找适当的渠道获取资本市场服务。 新三板概念股包括海泰发展、外高桥、高新发展、中关村、苏州高新、电子城、南京高科、张江高科、长春经开、东湖高新等。 招商证券认为,两年后将是新三板业务爆发的时点。新三板对于券商的机会是不言而喻,虽然在2年之内在业绩上还不会有明显的贡献,但场外市场的领域未来定能培育出优秀的公司以及优秀的投行。寻找新三板受益的公司可以把握两条逻辑: 1.目前在新三板有较好的储备,未来放量后能迅速做大规模的公司;2.投行业务尤其是中小企业资源丰富的公司,能迅速复制到新三板领域,并向直投、并购快速转化。前者推荐广发证券和西部证券,后者推荐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 可以关注园区类公司:直接受益于投资收益和租赁收入的提升,将较大幅度提升该类公司的经营业绩,如张江高科、东湖高新,以及具备高科技园区地缘优势和具有西部概念的长江证券、东吴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