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城镇化的历史脉络、特征与国际差异 策略专题:城镇化的历史脉络、特征与国际差异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分析师:时伟翔 撰写日期:2012-12-13 历史脉络:人口生产、工业化、城镇化30年周期先后进行二战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先后走上了工业化、人口生产和城镇化同步进行的发展期,都用了30年,然后步入转型期。而中国与他们的不同是,先用了30年人口从5亿到10亿,但城镇化率保持18%不变,79年后的工业化采取抑制人口也是必然,经过30年,中国也进入转型期,而接下来推进城镇化很大一部分则是解决历史遗留的使命和责任。 人口普查:二元制,未城镇先老,逆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先人口翻倍,后工业化推进时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出现明年总劳动人口见顶的未城镇化先老;户籍限制造成了子女教育和养老返乡的逆城镇化过程;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内部、城乡之间双二元制;现在未城镇化的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学历,产业升级使他们就业机会更少;未来的城镇化主力绝大多数靠90后新生代农民工;现在住宅开发量和结婚的匹配度在70%左右,大幅高于城镇化率和53%城镇结婚等级比例,限购下住宅需求和供应不匹配基本消失。 国际经验借鉴:城镇化进程放缓不可避免,却需加速推进工业化中后期结构升级对初中以下学历的吸纳能力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而中国高中以上学历的城镇化率80%,中国到了依靠教育提高城镇化率的阶段;总劳动人口减少的国际经验看,会带来经济增速和城镇化率的大幅放缓;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速放缓已经不可避免。但中国的户籍限制造成的2亿多农民工的城镇化却是一个欠账,需要加速推进。 用制度变革推进城镇化,静态看最大城镇化率在67%通过人口的分层和结构分析,在推进户籍、社保和准入等制度改革后,中国的城镇化率的静态最大值在67%,从可国际比较部分看,类似于75%的城镇化率。即使保持51%的城镇化率不变,也需要10年的加速期解决二元制。 总结:错步走的历史使命,针对性的加速推进错步走造成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数据与经典国际经验不同,建立在这种历史分析的基础上,中国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与变革,承担起历史责任,多层次、针对性的解决不同部分居民的城镇化、社会保障;整体来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加速。(.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