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会否逆转? 或许有很多原因支撑白酒股过去9年的牛市,但最重要的原因必然是白酒股的高成长性。就算是目前,塑化剂风波重创白酒行情的情况下,分析师们力挺白酒股的原因也是如此。 然而,市场没有永远的牛股。正如前面提及的四大利空,白酒股的成长性真的就不可能逆转吗? 当白酒品质遭到不断质疑,白酒企业的治理问题逐步显现,白酒股还能够享有市场给予的高估值吗? 当三公消费越来越严,高端白酒股的市场必然萎缩,降价是白酒股唯一能做的事情。而降价势必伤害白酒股毛利率、净利润率,在此背景下,白酒股的成长性还会那么高吗? 当经济减速成为必然,产业机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远远低于往日,高端白酒的销路存疑,白酒股的“奢侈品”属性还能保持多久呢? 当白酒股的盲目扩张导致现有产能已经覆盖了未来两年的需求,白酒股的高库存又将如何消化? 今年我国白酒行业概况 产量 1~10月产量为905.10万千升,同比增长19.27%;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54个百分点。其中,10月单月实现产量106.20万千升,同比增长14.40%,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22.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9.82%。 收入 1~9月行业实现收入3131.12亿元,同比增长26.57%,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12.7个百分点。 利润 1~9月行业实现利润575.81亿元,同比增长54.0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18个百分点。 主营成本 1~9月行业主营成本为1949.20亿元,同比增长21.94%。 毛利率 1~9月行业毛利率为37.75%,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每日经济新闻) 高处不胜寒才是白酒股的最大危机 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剂超标,引发股价高企的白酒股整体暴跌,酒鬼酒更是出现断崖式连续跌停,重仓白酒股的基金遭重创。有人把白酒塑化剂事件说成是“黑天鹅”,这让人匪夷所思。现在黑天鹅事件就好像是一个大箩筐,只要是重大突发事件,就都往这个大箩筐里装,似乎全怪运气不好,不幸碰上了低概率事件。 事实上白酒中存在塑化剂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一年半前这个问题就已经浮出水面,那时候酒鬼酒股价还不到20元,之后最高时已被炒至61元。不仅是酒鬼酒,所有白酒股股价都已炒过了头,而这才是危机的源头。塑化剂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催化剂,白酒股股价迟早都要跌下来。这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大概率事件。 “黑天鹅”事件是自我解脱的借口 所谓“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通常会颠覆人们的已有认知。黑天鹅事件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意外性,二是产生颠覆性影响。黑天鹅事件是极其罕见的,可一些证券媒体上却频频引用这个词,让人觉得黑天鹅事件是频频发生的,这本身就已经颠覆了黑天鹅事件的概念。有媒体列举2012年上半年发生了十大黑天鹅事件:如“毒胶囊”、“螺旋藻含铅”、“蛆虫门”、“奶粉含汞”、“黄酒致癌”等,其实这都不是黑天鹅事件。 今年4月,一场“毒胶囊”风暴席卷全国。4月15日,央视曝出修正药业、长春海外制药等多个企业的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其成分含有工业明胶,被称为毒胶囊,部分相关股票暴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6月12日公布,伊利股份生产的部分产品汞含量异常,随后其股价一字跌停。还有汤臣倍健的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先有3月28日新华社“爆料”,后有3月30日药监局信誓旦旦地称“符合质量标准”,汤臣倍健的股价也坐上了过山车。比亚迪E6电动车起火惨案导致比亚迪市值一天内缩水15亿,五天蒸发60亿。更远的还有去年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试验失败事件重创重仓的基金。 所有这些都不是“黑天鹅”事件,毒胶囊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仍不成熟、前景难料;乙肝疫苗的试验失败本身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些本来就需要高度警觉和提防,而当投资者盲目乐观孤注一掷后遭受重创时,只能以黑天鹅事件为借口来自我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