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广发招商储备占三甲平安掉队 项目堆积,不仅增加了保代的工作量,也让弱市中券商的承销费迟迟不能落袋。目前近200个项目已经预披露,审核步伐迟缓,不过券商的储备项目数量依然成为未来的可期利润。 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12日共有819家公司IPO在审,项目最多的要数国信证券,多达68个项目。其次是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各有50个IPO在审项目。 今年来,券商承销的IPO项目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国信证券首发22个项目居首,中信证券赶超已承销了15个项目,而平安证券则从去年的榜首之位跌至第三,有14个项目。 这三家券商的分别赚得8.63亿、7.28亿和4.34亿元的承销及保荐收入。 不过从IPO发行规模和募集金额来看,中信证券依然延续了以往的大手笔大项目做法,15个项目共募集170亿元,超过国信证券22个项目募集的168个亿,平均每个项目募资11.3亿元。 而就在审IPO而言,中信证券有29个项目,包括中海信托、徽商银行、富力地产等公司。 国信证券则是延续了一贯的中小项目优势,在审的68个项目分布于各行业,最为集中的是4家服装企业,包括广东小猪班纳服饰、深圳歌力思服饰、浙江健盛集团、深圳汇洁集团。目前,小猪班纳和歌力思还在初审中,另两家处在"落实反馈意见中"。 虽然在审项目最多,可国信被终止审查的项目也多达4家,包头市神润高新、珠海安联锐视、深圳明微电子、闻泰通讯皆为被终止审查。 "暂时不考虑上市了,"去年底明微电子董秘夏雪芬就曾告诉记者,"业绩没预计那么好,加上市场不乐观,公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今年未再启动。 至于那些二次上会的项目,也照样得排队,"还早着呢,"初审中的千禧之星董秘表示。去年11月14日,由国信证券保荐的千禧之星IPO闯关失败,证监会质疑其公司加盟店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报告期内是否得以有效执行。 "那是冤枉我们,实际上并没有问题,"时至今日千禧之星的董秘仍有些激动,"招股书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时间节点上增加了财务报告。" 拥有50个项目在审的广发证券,近几年一直很平稳,总裁林治海称,一家总是讲大年小年的投行是不成熟的。"带好团队,业绩一定会好"。 在审项目数量同样排在第二的招商证券,今年来的首发项目只有6个,差点被挤出前十,幸好储备项目多还有发力的机会,不过审核节奏缓慢不得不让人发愁。 而去年居于榜首的平安证券由于人事变动还没缓过劲来,仅有23个储备项目,比不上华林证券有27个。在这个项目源日渐紧张的投行市场中,平安有些掉队了。 保代分化:相晖4项目在审,1069保代无项目 项目堆积,2226名保代身价也发生巨大分化,进入"项目为王"时代。由保代主导、IPO为核心的投行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裂变。 据统计,目前1157名保代保荐了773家在审项目(剔除47终止审核项目),而证监会登记的保代人数为2226人。也就是说,1069个保代手上没有任何一个IPO项目。 也就是说,保代的整体利用率只有52%,大量保代没有项目可做,这还不包括大量待注册的准保代。 两极分化,其中手持三个项目的保代有35人,华林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各有5名保代人手项目3个。手持项目最多的保代是中信建投相晖,手持4个项目。相晖为中信建投投行部执行总经理,手上四个项目两个在反馈意见阶段,一个在初审中,一个中止审核。 "我现在手上有三个项目。一个过会的项目,已经补充了中报,业绩还好问题不大。如果节奏正常的话,年底应该可以发出来,还有一个已经预披露,估计年底可过会。"平安证券执行总经理韩长风也不愁没项目。 证监会放宽保代签字项目限制,加上保代注册资格下放至证券业协会,中信、华泰联合、广发等券商已经开始取消固定津贴,保代身价并非单纯下降,而是不再吃"大锅饭"。 保代工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保代津贴、项目奖金、签字费,各家比例不一样。行业内的保代津贴一般为3万-5万元。 目前取消津贴的中信、广发、华泰联合均属于津贴较低的券商,取消对保代收入影响不大。而更多的券商选择观望,尤其是中小券商。 "中小券商保代津贴占比比较大,一旦取消,因他们又没项目奖金和签字费,这些人肯定要流失。这些公司目前还不敢动刀。"前述招商投行人士说。(.理.财.周.报 .丁.青.云 .杨.庆.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