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三: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9月6日宣布,欧洲央行将无限制地购买剩余期限在一年至三年的政府债券,并将继续通过回笼等量资金的方式,对债券购买措施进行完全冲销。受买债计划的刺激,隔夜欧美股市全线暴涨。 不过A股市场一直和全球股市不对盘,为何这一下就接上了天地线?逻辑上讲不通。 猜测四:做空阴谋论。 有市场人士认为,A股短短几日内从暴跌到暴涨的转换,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做空阴谋。9月5日,民生银行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史玉柱甚至在微博中疾呼:"国际投行做空中国银行业和中国经济,靠做空牟利""跌吧!跌吧!反正我们长期持有,靠分红维持生计。" 这场大戏风起于9月3日。在大宗交易平台上,500万股民生银行被折价10%抛售。第二天,200万股浦发银行被折价8.58%转让。第三天,200万股兴业银行又被折价8.6%成交。 作为超级大盘股的银行股流动性好,一向甚少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如今不仅联袂出现,而且罕见的被连续三天折价抛售。 更火上浇油的是,9月5日,外国投行齐刷刷地下调了中资银行股的投资评级。摩根大通将民生银行H股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下调22%至7.25港元,民生银行H股大跌近4%。 几箭齐发,顿时导致9月5日这天,二级市场上银行股板块暴跌,16只银行股全部飘绿,2000点岌岌可危。 而极为蹊跷的是,以9月3日为例,民生银行收盘价为5.78元,盘中要卖500万股是分分钟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在大宗交易平台去卖,且白白自损200多万?而且这三笔大宗交易的卖出、买入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的营业部。 史玉柱怀疑国际投行联手做空流程为:空方先物色板块和股票,在巨量融券后悄悄卖掉一半股票,接着发布行业和该股的看空报告,制造谣言和利空事件,比如超低价大宗交易等。随后,国际投行把手里剩余股票突然砸向市场,使股票暴跌,制造恐怖气氛,逼散户割肉。暴跌后,再大肆买入割肉股票,归还所借股票。 不过投资人士向记者指出:"民生银行被做空,虽然略显悲壮,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民生银行本身的管理机制有问题,给了人家投机的机会。认为做空机构可以左右大盘走势,这也太高估他们的力量了,他们只不过是顺势而为,在长河里掀起点浪花。" 实际上A股运行到当前位置,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在2000点这么重要的整数关口,很多人会选择去搏一把。于是借用各路政策消息"风云际会",点了这么一把火。 存活就是胜利 A股接下来会怎么走?理不清过去,就无法书写未来。A股市场在全球股市倒数第一,拍案惊奇的背后,正是中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往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不振,房地产在宏观调控。 一位翡翠业经营者告诉记者,经济增长放缓抑制了奢侈品需求。她熟悉的一家高端翡翠品牌,投资人正准备撤资。而她的店今年的主题就是为生存而战,活下去就是胜利。 受政策影响,汽车行业也是一片冷清。京城一家高档车4S店总经理告诉记者,上半年形势非常严峻,亏损上千万,对明年依然不乐观。 全国乘联会发布的上半年汽车销售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车企没有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一半,在排名前10位的汽车企业当中,销量未能过半的达到了八成。另据调查显示,约48.3%的被访者对未来车市持悲观态度。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去年11月以来首度跌破50%的荣枯线,为49.2%。 汇丰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降至47.6,创下41个月来最低水平,显示中国8月制造业活动大幅萎缩。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降至45.5,为41个月最低水平,显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普遍出现需求疲软现象;当月成品库存指数创下有记录来最高,就业分项指数47.6创2009年3月来最低,显示外需继续滑坡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仍在加大。之前公布的初值为47.8,而此次公布终值比初值仍有所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仍面临加速下滑风险。 工价高,材料贵得离谱,订单少,不好做,这已经成为时下制造业的普遍抱怨。深圳一家工厂的打工者告诉记者:"我们厂到现在完成的销售额,还没有去年全年的五分之一多,连着两个月,一个订单都没接到,客户就像消失了一样,老板说再这么下去就得放假。" 而企业家老朱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就有一个预感,2008年的经济危机似乎又开始了。" 在民营企业里,老朱的公司已经属于人人称羡,因为依附的是央企里面的大哥大。 对他而言,第一手的基础工程,民企想都不用想,基本上都是央企拿下来,再层层分包,最后传递给民企。 从去年开始,他的资金周转开始吃紧。"大哥大"给他的合同,不仅照例预付款一分钱不付,相当于都是民企为央企垫资。原来3个月结款,也拉长为6个月。这还不算拿到项目必须给的各种"好处费",以及无序竞争带来令人头疼的"杀价"。 "我的流动资金一下出问题了。即使不采购原材料,不开工,但每天还要花钱,员工工资、房租都在等着你。不借钱明天就死,借了钱还可以喘口气。想借银行的钱门都没有,只能走民间借贷。在北京的朋友圈里,借100万,根据目前的行情,年息36%,也就是到月底要还103万,年底还136万。这个利息真的不算高。我去东营、温州一带,高利贷的年息已经到70%左右。" 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记者曾经做过高利贷调查,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从出生以来,就是靠国有企业的工程预付款和采购预付款生存。比如重庆到成都的高速铁路,都是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劳工支持。钢材,也是大部分通过民营企业去采购。国企拖欠民营的钢材供应商,民企就拖欠钢厂,一层一层往下传递。而高利贷就成了民企生存的"保命钱",以及吃掉它们利润的头号元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