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忧虑上升 中国版"401K"可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9日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普通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忧虑程度也越来越高,养老压力已成为经济压力感的首要来源。 面对越来越棘手的养老金管理问题,近日证监会开出了一剂"药方"。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养老金、公积金等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此举,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此前提到的中国版"401K计划"的延续。"401K计划"养老,这个设想究竟是否值得期待呢? 公众养老忧虑度 呈上升趋势 蓝皮书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分别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迅速扩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对基本养老费用的支付提出了高要求。 据蓝皮书调查,普通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忧虑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对于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表示忧虑的比例为53.6%,与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这一比例(均为56%)相差不大。从2007~2011年的5年数据来看,城市居民的养老忧虑度呈上升趋势。 根据2011年度的调查,在经济压力感的六大主要影响因素中,养老压力的影响力占首位,超过休闲娱乐旅游、医疗、子女教育、生活用品及住房因素的影响力。蓝皮书认为,迫切需要寻求对养老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401K计划"再抛引争议 据了解,2001年我国已经学习"401K 计划",针对企业年金推出过类似的管理模式,但是至今已过去10年,这一市场依旧冷淡。 近日,郭树清指出,我国目前大约有2万亿元余额地方养老保险金和2.1万亿元住房公积金余额,如果将这些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无论是对个人、政府,还是资本市场,均大有好处。此言一出,立刻在市场上引发热议,有人看好,有人悲观。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多年前就开始研究美国"401K计划"、曾经参与《企业年金试行管理办法》等养老保险资金法规起草,他对于中国版"401K计划"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推出'401K计划'是大势所趋"。他并不否认资本市场的风险,他认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应该是一种互动关系。庞大的养老金入市之后,资本市场的主体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倒逼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对养老金入市计划看好,他认为,当前就是养老金入市的合适时机,中国股市在未来10或者20年,将迎来投资回报期,而养老金入市则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融冰之路"。 不过,很多专家对此设想表示担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微博中表示:"如果中国股市未来还是圈钱市,那养命钱这头鳄鱼进入中国股市会不会变成壁虎再走出来?养命钱的根本是安全和养老,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已经在现收现支,而且还有窟窿,哪敢试错?"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直言,如果不对发行体制、禁售股解禁和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等"根源问题"进行改革,单靠养老金救市,不过是在替"大小非"减持买单。 "401K计划"离我们还有多远 国泰君安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养老金缺口达1.3万亿元并继续扩大。因此,如何提升养老金的投资运作能力,实现保值增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目前养老金、公积金入市还有法律障碍,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得经办放款业务,不得经商、办企业和购买各种股票,也不得为各类经济活动作经济担保。" 根据这些规定,养老金能不能入市、有多少比例可以入市,现在还很难说。即使最终可以入市,还需要走一段法律程序,这个时间可能并不短。此外,如果用我国企业年金来对应于美国的"401K计划",由于没有税收优惠的支持,目前的规模还很小。2010年企业年金资金余额2809亿元,就业人口参与率不到1%,占GDP不到1%。 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版"401K 计划" 可能要面临诸多细节问题,比如"谁来做这个事情,是政府机构还是商业化运作机构?风险如何承担"? 现阶段,"401K计划"是否以及何时会落地中国依旧迷雾重重。但是由于公众养老忧虑的升级以及各路专家的关注,中国版"401K计划"已经渐行渐近。据悉,中国版"401K计划"的推出属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关涉到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证监会正在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中.国.保.险.报 .张.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