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还是救股市? 让养老金保值增值,在政府官员眼里,是推动其入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每年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平均上调10%,这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的年收益率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利差损失。养老金显然急需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向。 "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CPI这么高,它的贬值越来越严重。因此,存银行的体制肯定得改,至于进不进股市,进多少比例,那是小事,大事是进行投资体制改革。"郑秉文表示。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股市资金需求量约1.25万亿元,这是相对较为确定的,而资金供给约1.03万亿元,全年资金供给总量弱于资金需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将成为2012年股票市场最大的制度性红利。 "问题在于,养老金和股市,究竟是谁救谁?恐怕还是救股市吧。"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养老金入市的前途,我觉得不怎么乐观,因为风险比较大,股市本身不景气。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股市是封闭的市场,有人挣钱,就必然有人赔钱。如果有一个从道理上来说只能赚不能赔的基金入市,很可能是以散户赔钱为代价的,而散户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这就形成一个悖论,如果养老金赚了,就可能相当一部分老年散户会赔钱。" 张车伟也认为:"入市等于是拿老百姓的养命钱开玩笑。中国的股市并不正常,大量企业只想着圈钱,很少分红给股民,把股市弄得陷下去了。不从机制上解决股市的问题,老想着圈更多的钱,是一种错误的方向。股市应该找自己的问题,不应该让别的钱来救它。" 上海资深投资顾问林端方也向时代周报表示:"此类基金入市,会使中国的股市更加复杂化,政策影响力越来越大,非市场因素越来越多,对股市并非好事。" 事实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股市,是否就一定能稳赚不赔、保值增值,也还需要打个问号。"领先一步"进行市场运营的企业年金,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某种借鉴。 运营七年的企业年金,投资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但据光大银行养老金管理中心市场总监宋纲透露:"如果刨去2007年的业绩,企业年金的收益并不乐观,也没有赶上CPI。"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也用"苦苦挣扎"来形容企业年金运营者的处境。"由于投资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范围相对单一等原因,目前企业年金投资很困难。"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股票操作颇为"精准"的全国社保基金,在2008年、2010年,投资股票也未能赚钱。 应投向稳赚不赔的领域 "养老基金确实应该投资运营,但股票市场不是一个好地方,在目前的状况下,投资股市的比例越低越好。"唐钧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应该把这笔钱投到一些稳赚不赔的地方,比如一些垄断国有企业,而且要有一个最低的收益率。此外可以投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张车伟也认为,"养老金投到国有垄断企业,当然是更好的方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很好的投资渠道,可以用债券的形式投资。公用事业受益者是所有人,即使亏损也有国家担保,这是比较稳妥的方向。" 郑秉文则表示,实业和资本市场,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两个方向,两者都不能偏废。"在资本市场,权益类和固定类投资都应该有,股票也不会有很大的比例,不会超过社保基金的40%。" 目前股市的低迷状态,在郑秉文看来,并不影响养老金的入市。"股市不好,正是进去的时机。" 事实上,进不进股市,养老金结余寻求何种"出路",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唐钧即认为,在目前全球资本市场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并不是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账户积累的好时机。"因为没有地方可以投资。而且,并不是说账户里有积累就能抵御老龄化,通货膨胀让账户里积累的资金不断贬值。积累了多少,如何投资,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唐钧认为,从宏观来看,现收现付的机制与积累制其实是一样的。"一个人拿到多少养老金,一定是他退 休时候社会财富分配的结果,看当时能创造多少社会财富,怎么进行分配,积累的过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打个比方来说,你20岁时参加养老保险,到60岁时拿退休金,在这40年中,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在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40年以后拿养老金的时候跟之前的承诺肯定不是一回事。"唐钧称。 而在张车伟看来,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本身还没健全,还是一个"半拉子工程",讨论入市为时过早。"我国养老金统筹层次太低,各地状况差别很大,在未实现全国统筹的情况下,即便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某地的盈余还是不能去补别处的缺口。盈余归地方,缺口由财政转移支付,这样的制度显然不能持续。" 张车伟建议,将制度先梳理清楚,是当务之急。"比如全国统一设立基础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无需个人和企业缴费,这部分资金也就没必要投资运营。个人和企业缴费部分可建立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作为基础养老金的补充。而这笔资金如何投资运营,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去约束它。这样就比较具有可操作性。"(.时.代.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