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最大牌的重组: 西单商场"蛇吞象"收购新燕莎 西单商场公司股票简称自7月25日起由"西单商场"变更为"首商股份"。 受重组的影响,西单商场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追捧。最近一个月以来股价飙升超过20%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西单商场与新燕莎集团重组一事终于画上句号,新燕莎控股终于进入了上市公司的体系中。至2010年底,西单商场、新燕莎集团合计总资产达48.69亿元。 据了解,2011年上半年,西单商场、新燕莎集团主业经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销售收入、业务利润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西单商场股价从6月21日开始飙升。据计算,从6月21日至昨日,股价从11.78元每股上涨到14.62元,涨幅达到24%。此前西单商场在6月22日晚间公告,购买新燕莎控股100%股权事宜已经获得全部必要的批准和授权。 重组后的西单商场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银河证券7月20日发布报告指出,重组后的公司在北京零售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市场控制力大幅提升;银河证券认为战略和管理上的协调将是公司保持高增长的关键。 点评:西单商场与新燕莎的重组是北京市国资委做大做强北京市属国有商业资产的一项举措。双方合并后,将成为北京一家超大型商业航母。由于西单商场在西单等地区拥有多处价值不菲的物业,这意味着"燕莎系"旗下缺少商业物业的现实将终结。与新燕莎控股相比,西单商场也将从重组中获益。 5 最波折的重组: 浙报借壳*ST白猫将"文化"进行到底 白猫股份连续三年亏损,2010年5月25日起停牌。通过与浙报控股进行资产重组,白猫股份原有资产与负债与浙报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报控股拥有的报刊传媒类经营性资产进行置换,复牌之后就获得了市场的追捧,以近七成的涨幅完成了"首日秀"。 据了解,自2010年4月29日停牌以来,*ST白猫的重组方案可谓一波三折。2010年5月25日,连续三年亏损的*ST白猫正式宣布暂停上市。但是,早在2009年10月,公司就向证监会上报了重组的方案。在第一次的重组方案中,公司收购的资产主要为商业物业租赁。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这一重组方案在披露数月之后都未获批。公司没有选择继续等待,而是在2010年10月23日撤回了原来方案,并且于当日正式宣布将筹划资产重组,且确定潜在重组方为浙报集团。 截止目前,浙报发展、钱报公司等16家公司相应股权已经履行完毕产权交割手续,其产权已经转移至白猫股份名下。因此,本次资产置换的置入资产已过户登记至白猫股份名下,白猫股份已经合法拥有置入资产的所有权。白猫股份因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而置出至美加净日化的股权类资产,申康清洁等4家公司相应股权已经履行完毕产权交割手续,其产权已经转移至美加净日化名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背景下,*ST白猫的原实际控制人傅建中,却在重组方案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后,低价转让了其所持全部权益。2011年1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新洲集团的股权发生变更,新洲集团大股东傅建中于2010年12月29日将其持有的新洲集团45%股权转让给林海文,而林海文则将其原来持有的35%股份中的30%转让给了陈坚。两份公告的时间显示,傅建中转让新洲集团股权,发生在浙报控股宣布借壳后。 点评:对于此次重组,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是一起比较成功的重组案例。公司从亏损企业,进行行业转向,转型到有前景的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传媒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