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传强制分红细则发布 本周仅3新股申购

2011-11-28 11: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68| 评论: 0

摘要:   传强制分红制度细则已定书面稿 最快本周发布  不出意外,在证监会新的监管思路明晰后不久,一系列的配套细则也开始逐渐出台。  证监会上周末明确要求创业板公司需将分红承诺写入公司章程,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做 ...
  金学伟:对国际板不要太在意 真正推出或在大牛市的起点
  中国政府不会在市场极其脆弱的时候推出国际板来砸自己的盘子,增加国内的麻烦;或者在极高的点位推出国际板,让老外猛赚国人的钱。
  对非办不可但又会使大家不理解的事,舆论先行是通常的做法。而在吹风阶段,往往是利益攸关者说得最起劲。就目前来说,国际板还处在造舆论阶段,吹得最积极的还是上海市和上交所的有关人士。
  美国的人口红利与中国的国际板
  2000年,我在《亚洲证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的未来需要中国托盘》,文章从人口红利角度提出了一个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股市的大牛市,其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二战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普遍成了"富有的中年人",他们年龄40多岁,成家立业早已完成,需要花大钱办的置业、育儿等已办完,进入花费最小、收入最高最稳定的阶段,有了大量的余钱可用来投资。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反叛的一代"熏陶后,年轻人的自立意识有了更大程度提高,爹有娘有不如己有,也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地具有投资意识,更早地为将来的养老问题投资。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美股超级大牛市的主要动力。
  但到2015年后,美国的这一人口红利将全部吃完。二战婴儿潮时出生的人将集体进入退休年龄,对股市不再是给予,而是索取。他们需要不断兑现手中的股票用来养老或保持体面的生活。到那时,美国股市就会面临一个"谁来买我的股票"的问题。
  与此相反,中国的人口出生有2个波峰。一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末。2015年,当美国出现"谁来买我的股票"问题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好达到最高峰,届时,中国的劳动人口将超过9.9亿,人口年龄的中位数将达到或超过35岁,一大批在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将变成"富有的中年人",成为解决2015年后"谁来买我的股票"的美国式难题的最佳对象国。
  因此,在WTO谈判中,美国人一直坚持要将开放金融市场作为重要条件。对这一点,当时人们的普遍理解是:它说明美国人看好中国股市前景--自恋是许多国人的通病。而我理解它是一个双通道。一个通道是打通美国投资中国股票。当人口红利吃完后,可以产生高增长、高利润的公司数量会大幅减少,因此他们需要有另一个投资通道,使他们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可以产生高增长、高利润的市场中。一个通道是打通中国投资美国股票,以解决其"谁来买我的股票"的问题。
  两个问题相比,更重要的是后一个,因为它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至于买中国股票,那是要有余钱的,如果连自己的股票都有谁来买的问题,哪来的余钱买中国股票?在重大问题上,美国人从来是很具有战略眼光,很会替自己打算盘的。
  明白了上述问题,我们也就明白,开设国际板的逻辑其实早在中国加入WTO时就已奠定。也会明白,开设国际板的最大得益者是美国,而非中国。作为中国政府来说,虽然当初并没有明确讲要开设国际板,但开放从来是双通道的。既然我们已经允许外国人通过QFII投资中国股票,允许中国的企业到美国上市,那么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个QDII到国外去投资国外的股票,也需要有一个国际板,让国外的企业来中国上市。因此,开设国际板,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初作出的原则性承诺的一种兑现。
  国际板还处在造舆论阶段
  在WTO谈判中,中国作出了许多承诺,有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有的则是一种让步。而在所有的让步中,有的属于短期看未可行,长期看却是必然要走的路。开放金融市场就是这样一件事。你可以不答应,人家可以不签字。因此,不答应,有百害而无一利--据我所知,2001年中国如再不加入,也许就永远和WTO说再见了。答应了,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既然中国已加入了国际大循环,既然市场经济已经不可逆转,那么,开放金融市场只是迟早的事。至于何时开放,以怎样的方式和节奏开放,主导权在我。入世10年来,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仍遥遥无期,QFII和QDII规模仍只有区区百亿多美金。因此,对国际板,我们可以下如下定论。
  1、国际板的开设不可避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可能对自己的承诺耍赖。况且从长远看,这对中国也是有利的。河东河西,潮起潮落,当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过去后,中国的投资者也要像日美投资者一样,通过全球化投资,去分享别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2、中国是个智慧民族、哲学民族,善于用太极手法去解决一些复杂问题。2005年,当全市场为国有股流通而忧心忡忡时,张五常说过一句话:别担心,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是很会卖股票的。果然,先把大盘干到6000点,让你们尝到甜头,原先的哭爹骂娘变成人人叫好。因此,国际板推出也主要是时机问题、节奏问题、公司选择问题。我不相信中国政府会在市场极其脆弱的时候推出国际板来砸自己的盘子,增加国内的麻烦;或者在极高的点位推出国际板,让老外猛赚国人的钱;也不相信中国政府一上来就将一大堆夕阳企业弄到中国股市中来,而是会有所选择并有所控制。
  3、对非办不可但又会使大家不理解的事,舆论先行是通常的做法。国有股减持,从2001年上半年吹风,到2006年才正式启动;股指期货从2002年吹风,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就是2个范例。而在吹风阶段,往往是利益攸关者说得最起劲。比如当年股指期货问题,吹得最起劲的就是上海金交所的相关人士。就目前来说,国际板还处在造舆论阶段,吹得最积极的还是上海市和上交所的有关人士。
  因此,对国际板,我们可将它当作短期涨跌的理由之一,但实在是不必过于在意。就像2002年我预计一定是先全流通后再推出股指期货一样,我认为,国际板真正推出的时机会在2014年,届时,全球股市尤其是中国股市将处在一个大牛市的起点上。(大众证券报 作者为我国最早的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资深技术派专家,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15:17 , Processed in 0.04492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