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0.7 亿元,同比下降2.58%(调整后,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 63.45 亿元,同比增长0.66%;加权平均 ROE 为8.68%,同比减少0.40 个pct;基本 EPS 为 0.7535 元,同比增长2.71%。 新能源发电部分收入为313.7 亿元(yoy+6.89%),占总收入的84.6%;成本178.04 亿元(yoy+9.77%),利润总额97.19 亿元(yoy+10.32%)。 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19 亿元(yoy+12.39%,qoq+43.56%);实现归母净利润8.7 亿元(yoy+515.95%,qoq-47.16%)。 火电业务战略性退出,电源结构调整。2024 年,公司累计发电量755.46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89%。其中,风电发电量605.50 亿千瓦时(yoy-1.31%)、火电发电量71.63 亿千瓦时(yoy-30.59%)、光伏发电量78.27 亿千瓦时(yoy+72.1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0.059 亿千瓦时(yoy-2.64%)。 2024Q4 单季度,公司发电量187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8%,环比增长11.5%。 其中,风电发电量166.89 亿千瓦时(yoy+0.05%、qoq+35.9%)、火电发电量为零(2024Q4 后无火电装机)、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11 亿千瓦时(yoy+ 47%、qoq-9.9%)。 风电电价结构性提升,对冲利用小时数下降。2024 年,公司风电/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为466/296 元/兆瓦时(不含增值税),分别较去年同期+11/-14 元/兆瓦时。风电电价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高电价项目售电量占比提高所致;光伏由于新投产项目均为平价项目,拉低光伏业务均价。2024 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2190 小时,同比减少156 小时,行业平均2127 小时。 计提减值同比收窄49%,减缓对业绩拖累。2024 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11.0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2 亿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25 亿元,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0.49 亿元。主要包括:①“以大代小”老旧风场改造,老旧机组减值;②项目受补贴期限到期、电价政策变化、地方消纳等因素,项目未来盈利预期下降导致的经营性减值情况;③项目长期停缓建情况,未来预判重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2 年和2023 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分别为20.4、21.87 亿元,其中,风电“以大代小”工程带来的计提减值占比较高,因此该指标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判断公司该类工程的实施进展。 集团注入与自主开发双线并行,2025 年计划投产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截止2024 年报,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4114.32 万千瓦,其中风电累计/新增装机量3040.9/265.44 万千瓦,光伏累计/新增装机量1069.83/482.63 万千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装机容量3.61 万千瓦。2025 年,公司计划新开工新能源项目 550 万千瓦,投产 500 万千瓦,坚决落实“十四五”装机翻番任务。 投资建设:136 号文落地后,新能源行业从政策保护期+高速发展期,过渡至市场化竞争期+行业整合期,公司短期需消化政策和市场带来的影响,中长期将受益于装机放量与运营提效,行业回归合理收益水平后有望迎来长牛。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381.28、404.10、412.9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5.73、75.35、80.0 亿元,同比增长3.6%、14.6%、6.2%。 对应 EPS 为0.79、0.90、0.96 元,对应 PE 倍数21.1X、18.4X、17.4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风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项目注入不确定风险,项目建设开发进度不确定风险,自然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