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公司iEV 电动车销量破万,5 系EV 在售价和性能上得到了市场的肯定,约有半数销往了北京的C 端市场。随着二季度iEV6S 的上市,我们保守估计公司EV 全年销量有望达2.2 万辆(YoY+110%)。由于公司业务体量相对其他主机厂较小,我们预计EV 的放量将会对公司业绩弹性构成较为显着的影响。16 年电池采购成本的下降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或提升公司EV 的利润率,我们估算单位产品的盈利有望从15 年的1 万元提升至16 年的1.5 万元;因此,EV业务或实现利润增长214%,而新增利润有望提升公司16 年整体利润19%,影响极为显着。另外,公司和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也有助于提升其电动车业务的估值。 受益于小型SUV 的突破,15 年公司SUV 销量达25.3 万辆(YoY+254%),但考虑到行业约5 万辆的盈亏平衡点,15 年9 月上市的S2 并未盈利。我们预计16 年SUV 行业仍将保持相对高的增长,而受购置税减半优惠的小型SUV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同时,我们考虑到S5 的改款,以及S1,S7 有望于陆续推出,公司SUV 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而16 年实现销量爬坡的S2 将开始贡献利润。我们预计SUV 全年有望实现销量36 万辆(YoY+42%),利润增速有望略高于销量,达46%。 公司传统业务MPV 和轻卡有望在16 年开始复苏。单车利润较高的MPV 将受益于新产品周期:16 年M3 销量爬坡,老瑞风将改为M4,同时,M5,M6 有望在年底推出,我们预计MPV 销量在2016-17 保持15%的稳定增长。轻卡方面,商用车排放标准的严格执行将有利于公司具有竞争力的轻卡产品,经历了两年销量下滑的轻卡业务有望在16 年企稳,未来高端及纯电动轻卡有望加强盈利能力。我们判断公司17 年的业绩增量将主要由EV 和传统业务支撑。 2016-17 年复合增长45%,首次覆盖“买入” 相比于其他汽车集团,公司的汽车制造业务全部为自主品牌,不受合资企业的牵制;其次,公司未来两年处于业绩上升通道,四大核心业务的阶梯式增长有望使其2016-17 年的业绩增速达55%/36%,远高于A 股主要的汽车主机厂。我们认为公司在估值上理应享有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