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3月CPI属温和涨幅如过高将不利经济
今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涨2.1%,食品价格增2.7%。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此表示,这是温和涨幅,食品价格较上月有了大幅回落。他同时认为CPI涨幅应该低一些,如过高将不利我国经济。 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1%。 王小鲁向新浪财经表示,本月的CPI涨幅属温和,虽然食品价格涨幅达到2.7%,但比较2月的6%,已经是大幅回落。 对于多机构预计CPI涨幅为2.5%与实际有0.4%的差距,王小鲁称他希望CPI涨幅不要太高,如果CPI涨幅高说明我们现在的货币供应量偏松,这将不是好事。而我国现在保经济增长并不应是第一位,主要应该调结构,若CPI增长过快,那对于我国经济是不利的。 鲁政委:未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CPI涨幅同比回落至2.1%,重回2时代,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4%。同时,3月份PPI同比下降1.9%。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表示,CPI因节后食品价格显著回落而下降,PPI跌幅扩大表明需求乏力企业微观仍然困难。 受禽流感和季节规律影响,预计第二季度物价仍会在低位徘徊。 鲁政委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两率空档,关注“非信贷融资“的政策调整执行情况。 易宪容:3月CPI难全面反映居民实际消费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重返“2时代”。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CPI下行趋势仍有待观察,目前CPI体系受食品价格影响过大,不能全面反映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调整CPI体系是当务之急。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9%。 易宪容指出,季节性因素消失、食品价格下跌是导致3月CPI下行的主要原因。但通胀压力是否减弱还有待观察。据他分析,国内方面,PPI同比下降1.9%,仍面临全面下行的空间,显示经济复苏面临一些困难。而房价也会影响物价上涨。国际方面,全世界宽松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仍比较严重。 易宪容强调,目前CPI体系存在问题,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对CPI影响过大,CPI不能全面反映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当务之急应抓紧CPI下行的机会重新调整CPI体系。(.中.新.网 .黄.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