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华:CPI超预期主因农产品延续上涨
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1.1%。其中,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韩朝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月份物价上涨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农产品(5.92,0.02,0.34%)价格涨幅延续近期的涨势。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0%,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3.1%。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0.8%。 此外,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显示,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5.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韩朝华表示,2月份物价上涨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涨幅延续近期的涨势,“农产品价格是一个中长期的走势,不是短期的波动。”(.中.国.网) 袁钢明:CPI已达年内最高值 未有通胀风险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月份CPI和PPI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3.2%再次进入3时代,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0%,鲜菜价格上涨10.0%。对此科院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教授表示,CPI增幅比预测略高,主要是春节等季节性因素造成,不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和经济过热,和历年一样,未来不会发生通胀风险。 袁钢明表示,CPI同比上涨3.2%,看起来增幅较大,实际上也在预测范围之内。主要是由于春节青黄不接,气温波动较大,以及农业生产的不稳定造成。一般一季度CPI不超过5%,猪肉价格没有出现暴涨现象,未来CPI不会再持续上升,现在已经达到年内最高值。 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2%,袁钢明表示其是造成CPI大涨的第二大原因。未来经济走势,还要看政府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否则经济会有一定风险。 另外,PPI同比下降1.6%,袁钢明表示,煤炭钢铁价格等持续下降,表明经济下滑趋势未改,经济不会出现过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袁钢明教授特别指出,M2过低是有问题的,过高估计经济通胀风险。当前经济下滑态势未变,过度收紧货币,经济增速会受到进一步的压制,对当前形势判断失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