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证券:医药流通行业:被低估的行业性机遇
医疗流通行业的低利润率为行业重组提供了条件 目前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的格局导致整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毛利率不断下跌,整个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到1%,这种格局在之前的美国和日本也出现过,我们的实证证明,医药流通行业的低利润率为整合和兼并提供了条件。 十二·五规划的定位以及目前各大公司的未来战略使行业整合成为趋势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整合要求,这个要求是改变医药流通乱象的必然要求,同时目前看来各家大型国有流通企业都为整合准备了充足的现金流,使得这个行业的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行业整合为医疗流通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结构,颠覆行业的低利润率状况 完成整合之后,中国市场上的模式将会形成众多医药公司,少数流通大企业,众多医院药店的商业业态,这种业态决定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率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医药商业企业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瑞.银.证.券) 群益证券:医药流通行业深度报告 结论与建议: 医药商业行业规模不断提高,未来有望保持16%左右的增速:行业销售收入从2003年到200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1%,预计未来有望保持16%左右的增速。 国内行业现状: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造成配送效率低、成本高,获利能力低。 集中度提高将是行业前行的主线2003年-2009年我国医药分销业前三和前十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分别提高8.2%和10%,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趋势形成。 政策导向推进行业集中。《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幷重组,加速行业整合速度。药品集中招标政策方向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配送费用,推动行业向省级市场集中,达到资源和规模优势。 从美国医药流通巨头企业发展历程探索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在美国行业集中度高速提高的1995年至2005年,三家巨头公司MCK,ABC和CAH的市值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市值绝对值分别提高10倍,16倍和13倍,CAGR分别为24%,29%和28%。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处于集中度提升通道中,巨头医药流通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是长线投资者的良好标的。 集中度提升通道中,经历以量补价的盈利博弈阶段:参照美国行业发展规律,整合时期巨头公司盈利能力的大趋势为以量补价呈上升趋势,短期看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波动性。 我国正处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道中,企业在整合上量的同时,需要经历几点影响盈利的负面因素。 毛利率下降是趋势:1、分销环节不对医药商品产生附加值,技术门槛不高,规模优势为主要特点,从行业本质来看,未来毛利率下降是长期趋势。2、巨头企业都在不断开拓全国网络,使越来越多的区域进入了巨头企业正面交锋的白热化竞争,价格战一搏不可避免。3、药品价格还将延续下降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将承受部分被压缩的利润空间,经营毛利率较高的进口药及高端药品为主的企业受降价冲击较大。 费用上升压力:劳动力成本和财务成本提高,均对费用成本控制产生抵抗。 整合速度制约因素:"以药养医"的现状下,医院的强势地位,使很多掌握医院终端资源的小公司得以生存,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要拓展外地市场,也必须部分的依赖这种公司的优势;同时地方保护太强,涉及利益较多,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未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幷购整合将加速。 结论:我国正处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道中,企业利润增长来源于以量补价的盈利博弈阶段。未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幷购整合的深入,医药流通行业红利将逐步体现,我们看好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投资逻辑:未来行业的胜出者必然诞生于目前的各级龙头企业:分销业务为规模效应的特点,长期趋势来看,行业竞争将逐步走向规范,强者必将恒强,龙头企业(包括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企业)受益将是确定性的。从受益时间来看,省级区域性龙头受益先于全国性龙头。 估值角度:鉴于流通行业性质,我们认为市销率和市盈率作为估值指标比较合理。我们认为以下两类公司具有投资价值:1、估值已进入安全边际,长线投资者可积极介入,如上海医药(601607.SH)/(2607.HK),一致药业(000028.SZ)/(200028.SZ);国药控股(1099.HK)占据绝对龙头地位,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目前稍高于20倍的PE估值,长线投资者积极关注。2、以及目前PS值偏低,未来通过公司管理改革,业绩提升空间大的企业可积极关注,如南京医药(600713.SH)。(.群.益.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