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2年仅剩最后两个交易日,尽管A股市场终于在12月迎来令人惊喜的表现,但迟到的反弹却无法挽回A股在2012年再度“熊冠全球”的命运。作为“经济晴雨表”,A股市场却无法正常反映宏观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这令人不得不深刻反思其存在多年的制度“顽疾”。股民持续亏损,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是股市难有起色的关键原因。这似乎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将A股市场整体拖入“悲惨泥潭”。 关键词:熊冠全球 截至12月27日,上证综指收报2205.90点,相比去年年底收盘点位2199.42点累计上涨0.29%;深证成指收报8939.85点,相比去年年底收盘点位8918.82点累计上涨0.24%。 此前,12月3日,上证综指创下收盘低点1959.77点,今年以来累计跌幅高达10.9%;深证成指创下收盘低点7710.88点,今年以来累计跌幅高达13.5%。自12月4日反弹以来,上证综指累计涨幅达12.6%,深证成指累计涨幅达15.9%。 虽然目前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凭借12月的强势反弹而飘红,但今年以来涨幅在17个全球主要市场股指中,仍然位列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 美国三大股指中,纳斯达克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78%,标普500上涨12.9%,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7.34%。即便是位列全球主要市场倒数第三位的英国富时100指数,也有6.85%的涨幅。在全球17个主要股指中,德国DAX指数涨幅最大,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9.46%。与A股紧密相连的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2.7%,遭遇了政治经济多重调整的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达到22.09%。 事实上,A股“熊冠全球”的帽子已经戴了不止一次了。2007年下半年开始,A股每年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其中,从2007年10月份到2008年10月底的一年多时间里,上证综指跌幅一度接近70%,持续领跌全球主要市场股指。 【点评】虽然受到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影响,欧美股市主要股指今年仍取得不俗的成绩,12月A股市场在多项利好因素刺激下,展开“绝地大反击”,截至目前股指涨幅实现由负转正,但与涨幅超过20%的港股比较,差距仍然很大。 与A股的“熊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GDP增速虽然跌至7.5%左右,但仍然远远好于美国和欧洲。作为“经济晴雨表”,A股市场却无法正常反映宏观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这令人不得不深刻反思其存在多年的制度“顽疾”。 关键词:股民续亏 当12月初上证综指创下1949点调整新低时,沪深两市总市值自今年年初已经累计蒸发4.3万亿元,以A股账户数5600万计算,股民人均亏损高达7.68万元。这令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谈及股票便不住地摇头。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股民不愿去看账户中的股票,任其涨跌。据中登公司统计,截至12月21日,A股持仓账户数为5530.71万户,较前一周减少4.51万户,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降至32.92%。 调查显示,2012年,6.96%的被调查者持有股票市值亏损70%以上,10.44%的被调查者亏损50%-70%,24.37%的被调查者亏损20%-50%,18.04%的被调查者亏损10%左右,12.0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赔不赚,14.87%的被调查者盈利10%左右,9.18%的被调查者盈利20%-50%,表示盈利50%以上的投资者占4.12%。此外,68.09%的被调查者表示,投资创业板股票没有赚到钱。 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日前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0年间我国有65%的上市公司给予股民的回报还不如同期银行利率。 根据这份调查,2001年6月14日,沪深共有上市公司1108家,除去少数因被大股东吸收、合并或退市等不可比的公司后,计算10年来的股价以及转送股和现金分红后发现:若投资者在2001年6月14日买入,并持有到2011年12月20日收盘,则买入的534家公司将亏损,另外有166家的收益低于同时期的一年期存款滚存利息,只有362家有高于存款利息的正收益,这其中还有114家是经过重组和资产注入取得的。真正靠自身发展能让投资者取得高于存款利息收入的上市公司仅有248家,不足1/4。 【点评】为何A股市场的表现屡屡垫底全球主要股市,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是股市难有起色的关键原因。而当记者询问普通投资者为何退出股市时,得到的答案便是“A股的赚钱效应实在太差”。这似乎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将A股市场整体拖入“悲惨泥潭”。 关键词:IPO“堰塞湖” 12月至今,A股IPO市场交了“白卷”。11月仅有浙江世宝上市,募集资金3870万元,融资规模创下A股市场近15年来新低。不仅新股发行暂停,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上市新股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的IPO数量及规模早已没有昔日在全球资本市场独步的光环,2012年共有155家企业在国内上市,融资总额为1034.32亿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IPO融资6.67亿元,融资额较2011年同期下降62.3%,创下2009年IPO重启以来的新低,上市数量减少127家,同比缩水近半。 然而,IPO暂停却并没能让投资者兴奋,反而更大的担忧油然而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在中国证监会IPO排队等候上会的企业总数高达837家。其中,创业板为330家,主板、中小板507家。据称,这些公司拟募资金额合计超过5000亿元。这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A股市场之上。 据有关媒体报道,监管层针对IPO排队企业的核查已经启动。目前,监管层要求各投行检查拟上市公司的现场问核底稿,并将进行抽检。此外,明年第一季度监管层将组织所有在审企业进行财务真实性核查,检查中问题严重者或将“出局”。 【点评】新股发行暂停,意味着企业无法正常获得股票融资,股票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就无法发挥。针对IPO堵车问题,业内人士呼吁,IPO“堰塞湖”宜疏不宜堵。 监管层针对IPO排队企业的核查,看似有效疏散IPO“堰塞湖”的实质性措施,却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此外,监管层倡导的将拟上市企业向新三板分流的做法也未获广泛认可,“堰塞湖”的疏导将不会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