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热点:四大潜力行业板块 医疗器械 这是一个处在“发育期”的行业。 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城镇化”概念被重点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有券商估算,深度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量将有2000亿元,带来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约2500亿元,再加上卫生部 2012年8月承诺的年均超过2008年10倍的医疗体系专项资金等,多因素推动的医疗器械行业,或将实现“高速发育”。 细分出龙头多因素推动医疗器械成长 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再加上各个上市公司细分领域的不同,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将其进行系统梳理。但在多项利好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医疗器械行业显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 多因素驱动成长 从成长空间来讲,根据尚普咨询的预测,我国目前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而年均增长率约23%,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要达3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占比仅14%。 从政策来看,继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 ”专项规划》之后,8月17日,卫生部又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当中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令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者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当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医院建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08年时,针对医疗体系投资安排的资金为48亿元,而未来8年年均将有5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2008年时期的10倍。 实际上,上述县医院建设规划,其实与此前的医改及如今被重点解读的 “城镇化”也有相辅相成的味道。城镇化过程中自然要涉及到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升级,医疗器械受益也就在情理之中。“县级医院肯定是有机会的”,某广州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今国内和国外的各医疗器械厂家,也都紧盯着县医院建设的这个市场。 另外从趋势来看,首先,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最后是替代化,如今不少高端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 受益“城镇化”概念 如果以“城镇化”、“医改”为契机,来进行挖掘的话,大体上受益的上市公司可分为工程类、连锁类、器械类三种。 首先,为匹配新增城镇或民营机构规模,医疗工程的需求会明显增加。比如说洁净手术室专家尚荣医疗 (002551,SZ),其在2012年签署的合同,涉及金额就多达26.78亿元,为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的7.68倍。东兴证券分析师曾在其研报中表示,上市以来,尚荣医疗过亿元订单的数量明显有所增加,这种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很有可能会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其次,在扩张过程中,拥有医院资产类似连锁性质的上市公司也同样获得了机会。 “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发展扩容,政府在政策上是鼓励的。”深圳某券商分析师称,比如说像爱尔眼科 (300015,SZ)。至于公立医院,虽然政策不鼓励其举债搞建设,但是其本身还是有动力,因为这关系到医院的评级,也要考虑行业整体的升级周期等因素。 资料显示,爱尔眼科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42家连锁(截至2012年7月底),主要开展视眼治疗、白内障手术、角膜病、医学验光配镜、眼外伤等诊疗项目,其中近视眼手术规模尤大;又如迪安诊断 (300244,SZ),该公司以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可开展包括生化、酶免、放免、PCR、荧光免疫等1000余项医学诊断服务,目前已运行的实验室为10家 (2012年中报数据),另有4个区域已获得实验室同意设置书。类似的上市公司还有目前仍以经济发达地区为深耕领域的口腔医院通策医疗 (600763,SH)、以及处于排队状态的慈铭体检等。 此外,器械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受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鱼跃医疗 (002223,SZ)这个经常被市场提及的家用医疗器械的领头羊。资料显示,鱼跃医疗的生产产品多达36个品种、225个规格,其中超轻微氧气阀、雾化器、血压计、听诊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已是国内第一,轮椅车国内第二。类似的个股还有和鱼跃医疗在血糖仪业务重叠的三诺生物 (300298,SZ);在产科、心电、监护、超声影像四大领域颇有建树的理邦仪器 (300206,SZ);主攻医用冻干机及冻干系统的东富龙 (300171,SZ);主要产品为第三代真空采血系统的阳普医疗 (300030,SZ);着眼于婴幼儿市场的戴维医疗 (300314,SZ)和博晖创新 (300318,SZ). 进口替代、升级改造的“钱景” 另外,医疗器械行业除了市场规模的正常成长之外,还拥有进口替代化和升级改造这两大机遇。 比如2005年成立的凯利泰 (300326,SZ),在基于对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之上,其于2007年成为拥有完整的椎体扩张球囊部件自主生产技术和能力的公司,利用性价比和渠道的优势,开始了进口替代的进程。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冠昊生物 (300238,SZ)的身上,数据显示,2008年,冠昊生物硬脑膜补片的市场份额为32%,2010年为40%~45%;而对于如德国贝朗医疗、美国强生等进口品牌来说,2008年的市场份额还为45%,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只有25%~30%了。 那么,这种故事是否能够重演呢?业内人士称,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说目前海南海药 (000566,SZ)子公司上海声力特的人工耳蜗产品,就正走在进口替代的路上。资料显示,上海力声特是国内第一个通过临床试验的公司,最有希望的竞争对手诺尔康可能要在2013年年底才能进入市场。 据东方证券分析师对新生儿、老年人构筑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评估,预计近期每年的人工耳蜗需求量约为22.4万套,按照每套5万元的测算,市场规模每年有112亿元。“市场足够大,未来几年会有爆发式增长。”这是东方证券的论点。 而日前进一步收购秦明医学股权的乐普医疗 (300003,SZ),以75.1%的持股比例已经成为秦明医学控股股东,而秦明医学则拥有着国内唯一一张心脏起搏器批文。长期以来,我国心脏起搏器主要从欧洲进口,且进口量稳步增长,进口替代化一直是各企业致力发展的方向,而乐普医疗显然在这个领域有了先发优势。而据一些券商的研报称,目前秦明医学研发的双控起搏器,有望两年左右推向市场。 至于升级改造,比如说由于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需在2013年底前必须通过新GMP,这势必引起各企业的改造更新工程,而大输液、小水针生产线都属于无菌类的千山药机 (300216,SZ),自然将从中受益。 重点公司 戴维医疗:婴儿市场龙头 在众多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戴维医疗(300314,SZ)的使用客户较为特殊。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营婴儿保育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等三大系列,其他产品还包括母婴同室婴儿床、婴儿无接触输氧头罩、低压吸引器、呼吸复苏(器)囊、远红外加温器、婴幼儿头部固定架等,产品线相当完整。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戴维医疗,该公司证券代表告诉记者,作为A股唯一一家该领域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的市占率已达30%。“我们性价比有优势”,证券事务代表称,公司最贵的一款运输用培养箱也就13万元,但国外品牌如GE、阿童木等动辄就是30万~50万元。而对于市场,今年尤其是从下半年起,医改等政策的投入很大,县级、乡级医院等对婴儿保育设备的采购也在增加。“婴儿用的东西门槛都很高,医院一般都会选择品牌产品”。 东方证券分析师在其研报中分析称,随着国家加大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力度,以及县级医院建设陆续进入设备采购期,预计婴儿保育设备市场有2~3年25%~30%的快速增长期,而与此同时,市场并未饱和,国内仍有3万~4万台的需求量缺口,在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催生短期爆发点。 千山药机:GMP渐入佳境 千山药机的产品更倾向于投资品而非消费品。资料显示,该公司为国内主要的注射剂生产设备供应商,向国内外多家知名注射剂生产企业提供成套制药设备。现有产品包括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自动线、塑料瓶大输液生产自动线、玻璃瓶大输液生产自动线、玻璃安瓿注射剂生产自动线,以及自主研发的塑料安瓿注射剂生产自动线、全自动智能灯检机。 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千山药机主要有两个看点,第一个是GMP带动的下游升级。新版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根据药监局规划,2013年底前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而千山药机大输液、小水针设备都属于无菌类,下游厂家如果想通过GMP的话,就需要改造或者新建生产线。 千山药机证券部工作人员称,目前一般一条生产线从下订单到交货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调试时间则大概3~6个月,因为有了2013年底这个时间限制,所以今明两年都算是个采购高峰期,“我们前三季度的数据应该也有所体现。” “第二个看点就是塑料安瓿注射剂生产自动线”,据分析师介绍,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塑料安瓿注射剂90%用的是塑料,而我国99%都用的是玻璃,单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国内市场的潜力,“这也是之前市场对千山药机高期望的原因,不过目前来看,该产品主要问题在批文。” 据上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下半年只有“制水”拿到了一张批文,“制药”还没有,批文方面有进展,但是还没有明确时间表。不过没批文并不代表没有销售,该人员称,下游企业要先买设备然后才报批,所以公司还是有实现销售。 军工 回顾2012年,“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出海、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北斗卫星亚太区组网将完成、中航电子资产证券化取得重大进展,不断的事件性刺激让军工行业在2012年一直处于市场的焦点。而即将到来的2013年,军工行业依然不乏投资热点,舰载机和北斗系统带来的主题性投资机会仍然会持续发酵。根据业内人士建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2013年军工行业的三大确定政策预期下的投资主线,希望能在不可预料事件频发的军工行业里,寻找机会。 军工行业机遇隐现明年业绩或集中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饶晓 军工行业里军民结合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中信证券一位军工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明年即将投入商用的北斗二代导航系统,业绩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而11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甚至还引发了网友对起飞指挥员姿势的模仿热潮。 北斗导航:商用推动业绩高增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备短信通信能力。 按北斗二代应用推进十年产业规划,到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2250亿元;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今年10月,北斗系统第16颗卫星发射成功,到年底对亚太区的全面组网就将完成,明年北斗系统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将逐步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近期都出台了“十二五”规划相关细则,以鼓励导航产业的发展,北斗导航或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中信证券在军工行业2013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北斗二代的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产品)、下游(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而北斗产业化的进程将经历军方先导、行业示范、民用推广三个阶段。上游的基础产品有望在短期内率先发力,中游的终端产品中军用部分也将在先期受益,民用产品预计在中后期迎来增长,而下游产业链中,系统集成及运营商将在北斗系统大规模推广之后逐步增长。 上市公司中,涉及北斗系统上游行业的包括国腾电子 (300101,SZ)、中国卫星(600118,SH)等,而涉及中游终端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合众思壮 (002388,SZ)、江苏三友 (002044,SZ)等公司,下游中涉及运营服务的有北斗星通 (002151,SZ)、海格通信 (002465,SZ)等公司。 航空发动机:舰载机时代受益者 歼-31在早前的首飞也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新武器装备的应用往往伴随着相关板块的集体响应。“辽宁舰”交付海军后,舰载机的发展已成为未来我国空军装备的主要方向。 某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航空发动机由于舰载机的成功试飞,市场需求快速攀升,而且进口替代空间很大,作为政府重点支持产业,有望在明年迎来发展。 招商证券指出,航空发动机是一项独立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其研制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为了满足飞机的研制进度,发动机必须先行立项才能赶上飞机设计制造的进度要求,而这些都将需要在前期对航空发动机产业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航空发动机已经入选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未来国家将出台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一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领域,其中涉及原材料的上市公司有宝钛股份 (600456,SH)、钢研高纳 (300034,SZ),参与零部件生产的成发科技 、中航重机 ,整机制造的航空动力 . 通用航空:政策瓶颈进一步打开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副局长马欣表示,2013年我国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将进入全国推广阶段,将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化的低空空域管理和运营体系。 同在珠海航展期间,我国首个通用航空服务站在珠海正式揭牌,并且开通了珠海-阳江-罗定的低空飞行路线,近期深圳南头、沈阳法库和海南东方市三个通航服务站也将建成。我国低空空域改革已经开始。 事实上,受制于低空空域管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发展一直严重滞后。截至2011年,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仅为1154架,而美国2010年的数据已经达到23万架;我国通用航空机场为399个,美国则有1.75万个。可以看出,我国的通用航空市场基本处于零开发状态。根据《中国民航“十二五”计划》,到2015年,我国通航机队规模将增加到2000架以上,将带动上下游超过1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通用航空产业链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其市场比商用航空领域更大。通用飞机的用途涉及空中巡逻、空中救助、小型专线货运、资源勘测、农林防护、休闲观光等方面。而通用航空的产品涵盖了公务机、轻型飞机、直升机、运动飞机器等,并形成了庞大的周边和地面产品集群。 A股上市公司中,四创电子 (600990,SH)主要从事气象雷达制造;威海广泰 (002111,SZ)涉及地面设备;海特高新 (002023,SZ)主要从事飞机维修业务;洪都航空 (600316,SH)、哈飞股份 (600038,SH)等属于整机制造企业。 重点公司 中国卫星:受益北斗二代业绩加速增长 中国卫星(600118,SH)是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卫星制造企业,公司子公司航天恒星从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业务。在卫星导航领域,航天恒星主要从事北斗导航系统中高端产品的开发,目前处于试制阶段,但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面铺开,大规模的需求增长将促使公司导航业务快速增长。 11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所属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增持公司股份7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6%,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拟在未来一年内继续择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2%。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公司,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有关北斗导航的业务正在稳步开展,尽管导航在公司业务的占比还不太大,但随着北斗系统商用化,其导航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主要的业务增长点。银河证券认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速可能会有所加快,预计公司2012~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2元、0.40元,对应市盈率为31倍和25倍,维持“推荐”评级。 航空动力:航空发动机排头兵 航空动力(600893,SH)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发动机业务唯一的上市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正在进行空军第三代战机发动机“太行”生产线的建设,预计将受益于我国空军第三代战机的快速列装。 今年上半年国家振兴发动机行业的方针基本确定,下半年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而航空动力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领先者,在军用发动机、军民两用发动机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将会直接受益于发动机专项。 公司介入航空发动机的修理、售后等业务,其中军机服务占比62.65%,这将有效提升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务的利润和收入。 招商证券预计中航工业集团仍将继续向公司注入发动机企业资产,这将大幅提升公司利润规模。据此预测公司2012~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5、0.32、0.40元,对应PE为44倍、34倍、2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