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经济概况 (一)GDP总量福建省第一的著名侨乡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面积11244平方千米,人口689.5万人。泉州市2011年GDP实现4270.89亿元,增长13.50%,GDP总量连续13年居福建省首位。泉州特色经济驰名海内外,如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世界夹克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共有7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75万泉籍港澳同胞,254万归侨、侨眷,全市150多个乡镇中重点侨乡占四分之三。目前,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明朝、清朝时祖籍是泉州。与省会福州、闽南三省中的厦门和漳州相比,泉州GDP最高,但人均GDP远低于厦门。 实际利用外资额较高略低与厦门,进出口贸易额非常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泉州的进出口贸易普遍存在借道厦门的情况,因此其进出口贸易额比较低不能完全说明其对外贸易水平不高。泉州是历史悠久的港口,其对外贸易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传统底蕴深厚。 (二)地缘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泉州市位于中国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南接厦门,北邻福州。现代海湾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可充分利用其自身区位优势、福州的交通枢纽功能、厦门港口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泉州位于海峡西岸区的核心区域,2009年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战略"升格为国家战略,泉州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泉州的产业结构 泉州的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仍然占据支柱地位,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是过去20年泉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引擎"。从产值数据来看,五大传统产业产值仍然占据支柱地位。 自2008年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后,泉州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及配件和生物制药五大新兴产业。从产值增长率来看,2009年五大新兴产业年度产值较2008年增长35.73%,同期五大传统产业仅增长12.42%;但从产值增长率变化看新兴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在经历了09、10年的大幅增长后11年产值增长率大幅下滑。 1、泉州金改将支持上市公司优化重组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总体方案》称,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优化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强资本实力。支持企业以股权对价进行换股收购、合并。引导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公司)债。支持开展区域集优票据试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提供增信服务。积极推进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 2、泉州支持企业交易所制定符合条件的仓库为期货交割库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 《总体方案》称,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经营机构开展期货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支持企业交易所在泉州制定符合条件的仓库为期货交割库。 3、泉州金改将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总体方案》称,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推动民间投资多元化。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金以股权、债券投资形式有序进入实体经济。 4、泉州金改将开展石化鞋业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基金试点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总体方案》称,将开展石化、鞋业、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府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制为村镇银行。发挥再担保公司的增信和共担风险作用,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形式,提高担保能力。 5、泉州拟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审贷机制和服务平台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 《总体方案》称,将加大对小微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鼓励在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实施客户认定、信贷评审及会计核算,推动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和集聚。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开辟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在泉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审批流程标准化、专业化、简约化改革试点,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审贷机制和服务平台。 6、泉州探索现金管理产品及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创新试点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 《总体方案》称,将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开展以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信用为依托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综合融资和联保联贷业务,探索“行业协会+企业”等信用增进措施。推广专利权、商标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质押和供应链融资等。发展信托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探索现金管理产品、报价回购、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等创新试点。 7、泉州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进驻泉州 《总体方案》称,将加强泉台港澳侨金融合作。积极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进驻泉州。允许在泉注册并符合监管要求的台资企业投资入股泉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促进泉台贸易投资和汇兑便利化。支持泉台合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建立泉台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台湾金融人才来泉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上市融资。 8、泉州金改将适当放宽港澳金融机构来泉准入条件 《总体方案》称,将争取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争取先行先试措施,适当放宽港澳金融机构来泉准入条件。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泉州法人金融机构,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赴香港上市融资、再融资。支持泉州企业或境外关联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泉港澳金融机构加强人员交流和业务合作。鼓励符合监管要求的侨资金融企业在泉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支持侨商参股泉州金融机构。支持侨商发起设立以泉州为主要投资区域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