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潮或压垮A股股指 更加凶猛解禁潮还等在后面 两市大盘已经连续几个交易日破位下跌,而且成交量还略有放大,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大幅度下挫,并创下开盘以来的新低,创业板和中小板资金出逃甚为严重,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备受煎熬,为什么如今股市估值已经低于历史上998点和1664点,场内资金还在抛弃股票呢?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全年A股限售股的解禁数量和解禁金额分别为1693.0亿元及12489.3亿元,解禁压力主要集中在12月份,该月解禁数量和金额分别为337.6亿股及2301.4亿元,分别占全年解禁规模的19.94%及18.43%,按解禁市值计算,沪深两市12月份限售股解禁市值达1809.29亿元,比11月份增加六成多,其中,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18.27亿元,首发、增发等部分的非股改解禁市值1791.02亿元。 12月份解禁市值目前计算为年内单月最高,也是2011年9月份以来的单月解禁最高水平。再根据创业板和中小板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1月和12月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年内解禁高峰期,11月创业板和中小板合计解禁市值460.14亿元,占全年解禁市值的13.34%,12月创业板和中小板合计解禁市值595.56亿元,占全年解禁市值的17.26%。由此可见,大小非和大小限的产业资本,是股票市场大量抛弃股票套现资金的“元凶”。 尽管今年5月份以来,大盘一路下跌,但是,如今创业板市盈率依然高达30倍左右,中小板市盈率也在25倍左右,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则不到10倍,而且创业板三季度单季整个净利润同比下降11.16%,环比下降14.7%,中小板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也同比下降5.50%,环比下降0.7%。预计单季净利润下滑态势,可能还要延续到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 控股股东(产业资本)为了达到减持套现目的,往往在二级市场寻找机构,进行大宗交易,以规避对市场的冲击。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1年沪深两市股票大宗交易已达1379.16亿元,在2004年沪深两市股票大宗交易仅成交8.73亿元,可见去年这个交易量约为2004年的158倍,今年沪深两市股票大宗交易量,又在去年基础上再次被放大若干倍。 目前市场中有两类交易的活跃度最高:一类是产业资本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另一类是专业投资者在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间进行的套利交易。这两类交易对于股价的影响不但在心理层面,而且对股票价格都将形成向下压力,可见大宗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二级股票市场重心下移的牵引的市场。 从当前股票市场的流通市值来看,现在A股市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2008年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从高位6124点的8.71万亿元缩水至3.79万亿,当时虽然指数跌幅达72.83%,但A股流通市值仅缩水56.49%。 现在的 A股流通市值则高达15.88万亿元,约是6124点的两倍,并且是1664点的四倍,流通市值迅速扩容的背后是新股的持续发行,四年前的上市公司仅为1586家,而四年来上市公司则扩容至2472家,公司数增长了55.86%。再看2008年的1689家公司总市值为11.57万亿,流通市值3.79万亿。 如今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则为14.96万亿,增长29.29%,但是,其流通市值却为18.03万亿,增长376%。可见流通市值增长速度是总市值的13倍之多。股票供求关系是如此严重失衡,大量大小非变成流通股后对市场也造成的冲击日益增大,是今天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 即使新股暂停发行,股市的金融资本也难以抵挡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增速的压力。另外,值得股市投资者注意的,既然限售股的解禁数量和解禁金额如此之大,但是,相比2012年,2013年大小非解禁则更加凶猛,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解禁规模是2012年的2.09倍。所以讲,解禁潮可能会压垮中国股市。 细数“解禁股大王” 12月份一个颇受关注的解禁群体是23家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其中,7家公司为2009年12月首发上市的公司,为限售期36个月的首发原股东持股。 23家公司中,解禁股数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三家公司分别为宝通带业、中科电气、钢研高纳,比例分别为118.85%、103.43%、100.67%。解禁市值最高前三家公司分别为钢研高纳、宝通带业、汤臣倍健,市值分别为15.57亿元、6.47亿元、5.94亿元。 96家公司中,解禁股数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在30%以上的有50家,占当月涉及解禁公司数量的五成多,比例在100%以上的公司有25家。比例最高前三家公司分别是新华保险、山煤国际、众生药业。 96家公司中,限售股解禁的市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33家公司,解禁市值最大的前三家分别为中国重工、新华保险、山煤国际。(.新.闻.晚.报.刊 .刘.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