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减持为股市止血 一边是资金极度匮乏,管理层被迫采取各种措施,为股市输血,为股市增加拓宽入市资金渠道,以改变股市的“熊样”;一边是减持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导致股市失血不止,仅今年以来减持的资金就已超过了500亿元。 虽然减持是股市正常的操作行为,也符合相关规定。但是,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规矩可言。从表面看,减持是合法、规范的,但与减持相关的行为却往往是不合法、不合规、不规范的。 众所周知,企业上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融资,即通过上市的直接融资手段,使企业的融资更加多元化,也使企业有更强的发展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则通过上市,更好地接受投资者的监督,让企业更规范、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让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从股市融得的资金,必须有明确的用途,明确的投资方向,且上市以后,只要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应该发展得更好。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上市以后,不仅从股市取得的资金没有真正投向项目、用于企业再生产、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改进等,反而一上市业绩就变脸,甚至很快陷入发展困境。股市所取得的资金,也大多被挥霍和浪费了。 也正因为从股市取得的资金没有用于正道,没有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没有给股市增加新的资金渠道。因此,上市就变成了一种抽血行为,使股市的资金资源越来越匮乏。不仅如此,凡是上市后资金没有用于正道、企业业绩变脸的企业,大多在解禁以后,立即就出现大股东和高管迅速减持、大幅减持的行为,使股市流血不止。 从发达国家股市的情况看,大股东和企业高管的减持,一般情况下,都将企业用在了企业再生产上,用于继续为股市补充资金。而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取得的资金,却大多都被用于与企业主业完全不相干的业务上去了。特别是高管减持,很多都被转移到了国外。这些年,27%移民到国外的富豪,相当一部分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而47%准备移民的富豪,很多也是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如此结果,股市还如何承受得起,股市还如何能够不失血不止呢? 眼下,管理层为了保持股市的稳定,为了减轻股市速效的压力,加大了IPO的控制力度,积压了一大批IPO企业。这无疑是一种救市策略。但是,不要忘了,这其实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解决股市资金不足的问题,反而会让股市更加资金紧张。因为,只有新上市的企业多了,且企业效益都好了,才能不断地给企业增加新鲜血液。相反,只有将那些不规范的减持行为控制好了,让企业从股市获得的资金用于正道上,股市才会真正步入良性循环。 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控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减行为。凡是在上市以后,资金没有用到正道上、业绩变脸、过去减持的资金没有用于企业再生产的企业,要禁止大股东和高管减持,或强制要求减持所获得的资金,60%以上必须反投股市。不然,就予以没收或征收相关税收。只有这样,股市的失血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而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能够对新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起到积极而重要的警示作用,迫使其改变包装上市、上市就是为了圈钱、上市获得的资金不用于正道等方面的行为,使股市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