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况前瞻/ 沪指直逼2000点亟待援军 近期沪指持续下跌,目前已兵临2000点城下,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新开A股账户数创出近6年新低的背景下,2000点处恐怕缺乏援军,或将上演一出“空城计”。然而,“不破不立”也是投资者熟悉的道理,跌破之后也不是就没了希望。 沪市成交连续3日低于400亿元 9月26日,沪指盘中一度跌至1999.48点,但随后迎来强劲反弹,而反弹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新开A股账户数回暖。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自7月2日以来,连续10周的新开A股账户数一直在10万户之下。而9月10日~14日,A股新开户数突破10万,达到10.57万户。随后两周这一数据持续反弹,9月17日~21日新开A股账户数达10.10万户;9月24日~28日达11.80万户。换言之,沪指从9月10日到26日的下跌过程中,场外增量资金却在暗中进场,因此9月27日沪指即大幅反弹2.60%。 目前沪指继续下跌,但新开A股账户数并不给力。10月以来,一周新开A股账户数依次为64761户、72359户、84576户、80206户、72308户。显然,在当前沪指2000点保卫战中,仅从新开A股账户数而言,还暂时没有看到增量资金支援。 实际上,从量能看反弹也面临困局。在9月27日的反弹中,沪市成交额为603.4亿元,而昨日沪市成交额为368.2亿元,近3个交易日,沪市单日成交额均低于4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数据统计来看,底部持续放量也是股市见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沪指998点之前的多个历史大底,都有持续放量现象。 比如1994年8月1日,沪指当日暴涨33.46%,成交额为30.5亿元,是前一日4.8亿元成交额的5.4倍,此后量能并未萎缩,而是持续放大。8月4日,沪指大涨7.61%,当日成交额高达105.4亿元,是8月1日的2.5倍。在横盘一段时间后,指数仍然选择向上,背景就是继续放量。1994年9月5日,沪指大涨13.3%,当日成交额升至154.9亿元。此后,随着量能逐步减小,股指开始见顶回落。 再如历史著名的“5·19”行情,1999年5月19日,沪指上涨4.64%,当日成交额为42.5亿元,较前一日的21.6亿元几乎翻了一倍。随后,股指与量能密切配合,量能逐步放大推动了股指继续向上攀登。直到6月25日,沪市出现了量能高达443.2亿元的一根阴线。虽然股市随后又向上蹦跶了几天,但6月30日的阴线伴随着380.9亿元的缩量显示股市见顶,随后,指数开始逐级下跌。 11月产业资本减持大于增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社保、险资、QFII之外,A股市场另一重要主力——产业资本也未见大举增持。 早在2008年大熊市时,开放式基金势力缩小,产业资本就成为A股霸主,其对指数影响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资本大规模增持,股市见底上涨;产业资本大面积减持,股市见顶下跌。 比如2008年9月,产业资本增持30.4亿元,这一增持额较6月~8月的21.47亿元、18.71亿元和21.43亿元增持额有大幅增加。由于9月产业资本减持额环比大幅减少,这导致9月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仅为7.4亿元,远低于6月~8月13.43亿元、26.06亿元和20.22亿元的净减持额。在此背景下,沪指在10月28日见底1664点,而10月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低至6.95亿元。 再比如2011年12月,产业资本增持额为37.05亿元,远高于前两个月20亿元出头的水平。而当月产业资本减持额为27.93亿元,较11月的78.78亿元的减持额大幅减少,在此情况下,当月产业资本出现净增持,金额为9.12亿元。而在前一个月,产业资本净减持58.72亿元。因此,2012年1月6日,沪指阶段性见底2132点,值得注意的是,当月产业资本仍维持净增持,金额为3.76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历史数据表明,当产业资本大举增持、净减持额大举减少之际,持续下跌的股市便容易在不久后触及市场底,随后展开反弹甚至是反转。 如今,产业资本的动向尚没有出现非常积极的表现。2012年8月,产业资本仅增持7.04亿元,较7月8.63亿元增持额还要少;9月,产业资本增持额仅为13.2亿元,而减持额达到33.53亿元,净减持额高达20.33亿元;10月,产业资本增、减持额度基本持平,这或许也是10月出现了一波反弹的原因之一。不过,10月产业资本增持12.55亿元,相比9月略减,因此也无法形成大反弹。截至11月9日,11月以来产业资本仅增持1.11亿元,而减持额则达到4.43亿元,情况不容乐观。 沪指周均线形成“死叉” 11月2日当周收盘,沪指5周均线与10周均线形成“金叉”,由于当时周均线已能在底部横盘,这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可能是一个有效“金叉”。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当时指出,周均线“金叉”有效性尚待检验。这是因为,周均线金叉 (这里特指5周均线上穿10周均线)“共有三种形态:第一种”金叉“只是下跌途中反弹,比如在2010年11月沪指下跌以来共出现了6次金叉,但现在看来均属诱多反弹;第二种”金叉“是行情上涨途中的”空中加油“,2006年~2007年大牛市中,沪指周均线出现过两次这样的”金叉“;第三种”金叉“是大底构筑时的”双重金叉“,在2005年998点、2008年1664点区域,都出现过”双重金叉的形态。 目前,沪指5周均线和10周均线已形成“死叉”,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再现“金叉”可能性较小,而就算再现“金叉”,也可能还需要“二次金叉”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