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反应 增持利好频遭冷遇各路资金“审美疲劳”? 毫无疑问,上市公司获得股东增持是一大利好,对于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往往能够形成正面刺激。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中超电缆等一批获得股东增持的公司,在消息曝光之后股价却屡屡下挫。难道是市场资金对于频频曝光的增持利好已经出现“审美疲劳”?还是背后有着更多的故事。 增持题材表现平平 增持利好将对股价形成正面刺激,这一规律几乎已经是各方公认的事实。据方正证券提供的数据,其挑选出了近900家大股东因看好公司发展而增持股票的样本,对公告发布之后的涨跌幅情况、相对大盘涨跌幅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样本5日、10日、30日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而且均跑赢同期大盘的涨幅。 而东北证券分析师则指出,市场的相对低位也为未来个股的上涨提供空间。从历史统计看,在上证综指2200点以下,增持概念股整体上,无论是1个月还是3个月都能够获取超额收益,而且持有3个月所获取的收益显著高于持有1个月的收益率。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目前A股市场已经跌至2000点一线,面对曾经颇受资金追捧的增持利好,不少宣布增持喜讯的上市公司却没有表现出预期中的强势,反而连续下挫。比如中超电缆在发布获得增持公告的当日,一度下跌逾4%,凤凰股份则是连跌四个交易日,铜峰电子(600237,收盘价5.59元)、东南网架(002135,收盘价5.20元)等一大批公司,在增持利好曝光后股价均不涨反跌。增持利好真正能够受到资金追捧的只有汉商集团(行情 股吧 资金流)等寥寥无几的数家公司而已。 “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市场太过低迷,股东增持的消息已经很难激起市场资金的兴趣了。”一位就职于银河基金的分析师表示,随着市场不断下挫,上市公司获得增持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就连曾经很少见的回购计划,也在宝钢股份等央企的带领下频频出现,让各方对于增持或者回购的态度也越发冷淡。 而这位人士也特别表示,现在市场对于增持题材反应冷淡,并不是说股东增持的信息失去了参考意义。随着市场的下跌,不少上似乎公司股价已经低于合理估值,从长远来看投资价值已经显现,一旦行情转暖这些曾经被增持的公司就有可能率先受到资金的关注,因此目前的低位增持,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场“冬播”行动。 三类增持的含金量 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以及对公告梳理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分析师都认为增持概念股应该有不错的表现。不过由于市场的极度低迷及大量增持公告的涌出,以致越来越难以受到资金追捧,让市场各方开始有些“审美疲劳”。同时,很多股东进行增持的背后,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看好未来发展,而是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动机,进一步降低了增持题材的吸引力。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上市公司有意借增持拉升股价。 比如此前提到获得股东连续增持的中超电缆就是一个例子。早在今年8月16日,公司已接到证监会的核准批文,有效期为6个月。而根据定增方案,公司拟以13.28元/股的底价发行不超过6877万股,而截至昨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2.40元/股,还明显低于发行价。如果想要顺利发行,股价就成为了摆在中超电缆面前的一道坎。而同样在本月获得以董事长为首的高管层集体增持的曙光股份(600303,收盘价4.51元),也有着增发计划在身,而且股价已经跌破增发价格。另一些公司或许是有股权激励计划在身,又或者限售股解禁在即,这些情况都让增持成为了博弈的工具。 另一种情况则是股权之争。在一些看似疯狂的增持背后,真正的动机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以汉商集团为例,第二大股东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尔控股)已经连续多次增持公司股份,与一致行动人持股已经达到总股本的15%。 值得一提的是,卓尔控股还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的可能,而汉商集团大股东武汉市汉阳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持有总股本的26.50%。市场各方一直认为,卓尔控股的连续增持可能意外争夺汉商集团的控制权。此前,涉及股权争夺的增持行为也屡屡发生,深振业A(000006,收盘价4.03元),津劝业(600821,收盘价4.00元)、中百集团(000759,收盘价6.18元)均属于此类。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权争夺进入白热化之后,相关个股的股价均有不错的。 当然,除了上述两大类之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大股东或者高管真正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已经不能反映内在投资价值。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增持公告中,投资价值被低估、强烈看好未来发展,成为了最为常见的词汇。而面对这样的表态之时,投资者自然需要仔细甄别,关注那些真正被股东看好的公司。 一位私募公司高层就表示,在上述三个类型中,控制权争夺所引发的增持,短期内对公司股价的刺激最为强烈,一方面相关方面的增持会推高股价,另一方面,控制权一旦易主还可能引发新的重组预期。不过,这种概念股的炒作很难把握,自然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同时这位人士表示,他最看好的还是由于股价被低估所引发的增持。近期A股市场大跌,不少基本面较好的公司也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一旦市场转暖,这类公司股价必然迅速回升。至于为了保障增发而刺激股价的增持,却没有太大的利好意义。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增持对象主要有公司、个人和高管。从统计数据看,个人以及高管增持为主的上市公司在增持后,个股涨幅整体上显著高于公司类增持。高管以及个人的增持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因此,从个人利益角度看更为谨慎,此类增持更多的源于对公司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向市场传递的信息也将更为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