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中国监管层首次向全球释放诚意 欢迎来中国股市

2012-11-1 17:02|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415| 评论: 0

摘要:   监管层首次参加路演,向全世界投资者讲中国故事,以开放释放诚意。   境外机构投资者,反响热烈,但观望居多。   如果中国资本市场能真正消除壁垒,更加健康,将迎来更多的投资热忱。   这是一场特殊的“ ...
  热情很高,监管很严
  2006年、2007年,QFII资格一票难求,但眼下,QFII的资格审批开始加速。
  这次规模浩大的全球路演,被许多人解读为一次应时之举。
  2012年9月26日,上证A股跌穿2000点,股市冷清。而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因造假而被集体“猎杀”。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是2012年来全球投资者瞩目的大事件。在这些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中国需要提振信心。
  “相比真金白银入场,QFII作用在于对信心的提振。”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张自力说,“这波境外路演就是想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事实上,在中国市场,QFII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中金公司统计,QFII资金占A股资金总量不到1.1%,即便2012年4月新增500亿美元额度,也不足5%—10%。
  QFII制度是从2002年11月起实行,当时借鉴台湾的经验。后者从1990年开始施行QFII,13年后彻底放开了资本市场。
  相形之下,中国依然实行严厉的资本管制,对境外投资者,监管层态度明确,长期投资者欢迎,境外热钱严禁。因此,对于QFII的审批一直颇为谨慎。
  2006至2007年间,A股迎来一波牛市,QFII资格更是一票难求。“那时候想申请,几乎没可能,得走关系。”一家华尔街资产管理公司亚洲区投资经理回忆。
  当时,为了从A股牛市行情中分一杯羹,华尔街上的这些基金公司,只能巴巴的去求那些已获QFII资格的大公司买卖A股。每一次买卖,需要向这些“巨无霸”支付1%的单边“手续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国内散户买卖股票的手续费不过千分之六上下。
  “他们非常赚钱,当然我们也获得了利润。”上述经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所在的机构就分别使用高盛、美林和瑞信各500万美元额度杀入A股追涨。而牛市一结束,这些投资者就迅速撤离,此后再未回头。
  QFII审批从2012年初开始加速。过去,获得审批需要18个月,现在是6个月。而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机构这类超长期机构投资获批速度更快,“可能一两个月就可以下来”。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从QFII制度开始施行的2002年11月起,截至2012年9月底,十年时间内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共181家,而仅2012年9个月就新增46家。投资额度也显示,过去十年,共有157家获得308亿额度,而仅2012年9个月就已获批92亿元。
  “现在监管者热情很高。”汇丰银行一位熟悉QFII业务的人士说。
  不过,对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每一步,证监会和外管局都有严格规定——拿到QFII资格一年之内,必须向外管局申请额度;拿到额度之后六个月以内必须将美元汇入中国;而自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之日起,10天之内必须要进行投资。
  这些规定直指那些纯粹赌人民币升值,把美金换成人民币就不投资的境外热钱,甚至证监会还有口头指导,QFII账户中股票投资不能低于50%。“这些就是迫使QFII要进行股票投资。”汇丰银行这位人士说。
  抄底的人
  长期来看,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有趣的是,很多国外投资者从中国监管层的路演中读出了别样的含义。
  海富通基金公司总裁田仁灿参加了由深交所组织的赴欧洲路演,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参加者都有上百人。他的印象是“路演现场气氛热烈”,“投资者很感兴趣”。
  “他们关心的都已经是技术问题了,说明他们有兴趣进来,不需要再去说服他们中国市场有多好。”他说。
  而南方周末记者访问了华尔街、欧洲、亚洲的几十家境外投资者,一个共识是,A股已经到达底部,多少会有些反弹。
  一位投资者总结,中国监管层加速QFII放行大多在A股萎靡之时,这使得大部分抄底A股的QFII都收获颇丰。“A股里面现在有些比H股还便宜的,”华尔街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说,“如果有额度,肯定会买这些。”
  事实上,和外界普遍理解的相反,QFII除了比较青睐大盘蓝筹股外,那些低风险偏好和追求“买了不能亏”的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大学基金会等机构,对中国的债券更感兴趣。
  陈凯丰是ACM全球宏观对冲基金首席投资官,吸引他申请QFII的重要原因是,“想买在国内发行的可转债”,而“中石化等几家国有企业只A股发行可转债”。
  可转债,就是可以转成股票的债券。股票不涨的时候就是债,如果股票涨了,也可以转换成股票。
  “买国有企业的可转债对我来说没有下行风险,顶多赚得少。”陈说,“国内可转债刚刚起步,大家不大了解,有些可转债条件非常好。”
  当然,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也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对QFII感兴趣的原因。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共识是——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长期来看,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这迫使境外投资者必须保持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仍在观望”
  尽管中国官方罕见地主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抛出了橄榄枝,但在这些投资者眼中,投资中国股市依旧障碍重重。
  不过,在境外投资者的篮子中,中国市场这道菜似乎还只是个点缀。国内一家券商QFII业务主管对这些境外投资者的观察是——“有兴趣,但不一定会马上行动。”
  在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陈凯丰发现,周围不少大的投资机构“嘴上表示对中国市场特别感兴趣,但是一问他在中国市场的仓位,是零”。
  例如,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是继美国本土、欧洲和日本之后的投资“第三梯队”。“大机构的投资组合一般40%左右在股市,这其中美国大盘股占一半,中小盘股25%,欧洲占一成多,新兴市场占一成多。”一位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说,“在整个投资组合中,中国市场可能占比大约2%-3%。”
  在欧洲和亚洲,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几十家机构后发现,这些地区的投资者中国仓位基本上不足4%。
  而眼下,华尔街上的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的普遍印象是:房地产泡沫、经济不太景气、统计数据造假,以及政府换届带来不稳定因素。
  中短期内,看空中国——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是华尔街的主流观点。
  在这一点上,几乎大部分境外机构投资者不谋而合。“我们对中国的投资有盈利,但是2012年,对比像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市场,中国市场是在亏损的。”前述韩国投资经理说。
  另外,频发的中国概念股财务造假丑闻,也让很多境外投资者“觉得中国股票不能碰”。
  “外国投资者看不懂中国公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婴孩和脏水一起倒掉。”花旗集团一位投资经理说。
  同样是中国概念,上述养老基金经理更愿意替他的客户投资港股,除了流动性比较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披露比较充分”,“再怎么看,A股披露的信息总是半信半疑的”。
  陈凯丰最近接到了不少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路演邀约,比如希腊、西班牙、斯洛伐克以及一些拉美国家。他在听完波兰的路演之后,觉得“波兰的ETF不错”,“以后有机会的话想买一些”。
  尽管中国官方罕见地主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抛出了橄榄枝,但在这些投资者眼中,投资中国股市依旧障碍重重。
  比如,直到现在,境外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仍然是中国监管层眼中不受欢迎的境外投资者。而境外投资者普遍用于对冲风险、增强市场流动性的投资品种期权并未放开,而具有同样需求的股指期货种类单一。另外,交易时间太短,导致市场无法马上消化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大涨或大跌。
  即便QFII加大审批速度,困扰境外投资者的各种“技术壁垒”依旧难以打破。
  QFII在中国开设自有资金或者客户资金账户,资金汇入后有一年的锁定期,资金一年才能从中国汇出一次。而讨论多年仍旧未能立法的“资本利得税”,迫使QFII在资金汇出时遭遇难题。
  2012年10月15、16日,在中国官方境外路演结束后,中金公司联合美国凯威莱德律师行,在后者位于纽约世贸中心旁的会议厅又举办了一场长达两天的“宣讲会”。
  据当时参会的嘉实基金张自力回忆,两天会议到场一百四十多人,“很多人都待到很晚,下午的酒会都留下了,热情依然很高。下周,律师事务所的人要来北京拜访,或许有业务要来了。”
  (感谢纽约大学医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苏祖琦对本文的帮助)(.南.方.周.末)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14 18:10 , Processed in 0.0519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