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被遗忘者的逆袭:B股公司上演轰轰烈烈自救大戏

2012-10-28 15:30|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275| 评论: 0

摘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新股民来说,B股无疑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对于老股民,则是一个并不愿意过多提及的话题。  不过,随着闽灿坤B突遇退市危机,以及晨鸣纸业推出B股回购计划后,其A股、B股、H股同时大 ...
  投资者期待"B转A"
  "现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一位持有ST汇丽B多年的投资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公司业绩不好,也没有自救的能力,更不符合转到港股上市条件,如果以后走到退市的地步,恐怕会血本无归。现在股票已被深套,割肉出局又不舍得。在他的心中,B股转到A股是最好的方式。
  实际上,除了上述三种解决方式以外,在持有B股的普通投资者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B股转换为A股。
  今年8月,深交所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支持公司选择自愿退市,符合重新上市条件的,深交所会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安排重新上市。因此有不少投资者猜测,这是否意味着纯B股公司的"B转A"的路径就此开启?
  一家有A+B股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公司暂时仍将保持观望态度,回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始终会有部分休眠账户存在,不可能全部买光。该人士还认为,H股的监管成本更高,是很多公司不愿意面对的,并且后期若想继续融资,仍需证监会批准。
  该负责人坦言,公司暂时不会考虑转H股的方案,因为首先该方案的成本就太高,并估计目前多数公司会选择观望,除非有相关政策出炉。而这位人士也提出,监管层在B转H股上可以开口子,B转A股又有何不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优秀的B股公司可以选择转到A股或港股上市,不过转港股的可能性会更大,转港股可以避免转A股的高门槛。也不排除B股公司通过回购、注销流通股之后,申请重新回到A股上市。同样,对于"B转A"业内一致认为,在现在的规定之下难度极大,如何解决股价差异?如何减小对A股的冲击?如何取得A股投资者的认同?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而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更是 "B转A"的一大障碍,除非出台具体的引导政策。
  B股改革"危""机"并存
  "现在和以前的情况不同,B股对A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周晨鸣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深圳私募高层表示,现在监管层已致力于解决B股的问题,而且很多上市公司也是动作频频,中集集团"B转H"的破冰背后,可能就是受到了监管层的支持。在B股改革大步前进之时,如闽灿坤B一样的"地雷",以及类似于晨鸣纸业回购所带来的机遇可能越来越多。
  这位私募人士表示,危机可能更多关系到持有B股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比如一些经营情况较差,特别是已经被ST,或者即将被ST的纯B股公司,未来就可能面临退市的威胁。
  虽然有的投资者可能寄希望于针对纯B股的利好政策出台,但是对于本就不符合继续上市标准的企业,很可能属于交易所"鼓励退市"范畴当中。
  对于更多的A股投资者来说,目前看来,遇到B股"炸弹"的机会无疑小很多,反而需要留意在交易所鼓励B股公司增持、回购的大背景下,如晨鸣纸业、长安汽车这样由回购行为所引发的投资机会。仔细对比目前已推出回购计划的A+B股公司,不难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一些共性,比如A、B股股价差异较大,公司经营状况较好,拥有较好现金流。而B股股本规模小,通过回购解决B股问题的难度也较小的上市公司,选择回购的可能性更大。
  据数据,在目前同时拥有A+B股的上市公司中,张裕A、威孚高科、古井贡酒、上海机电、江铃汽车、小天鹅A、老凤祥等一部分公司就同时具有较好的现金流和比较稳定的经营业绩。
  /改革路径/
  解决路径比较"B转H"尚待博弈明朗
  
  B股,一直是资本市场中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之前,因曾作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唯一方式而风光一时,但时至今日,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基本沦为市场"弃儿"。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解决B股问题三种路径已逐渐浮现。一是由上市公司回购其B股股份,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二是近期由中集集团开辟先例的"B转H"方式;最后一种,则在新版退市制度下"自然消亡"。
  B股频吹回购风
  今年9月20日晚间,晨鸣纸业发布公告,宣布其加入回购B股的大军,成为年内第四家推出B股回购计划的A+B股上市公司。此前,已有长安B、南玻B以及鲁泰B陆续进行了回购操作。
  今年6月,鲁泰A发布了B股回购预案,称公司的投资价值被低估,B股股价的表现"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行业龙头地位不符",因此抛出一份在12个月内回购不超过1亿股的回购计划。10月9日,鲁泰A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其中约3200万股的B股股份回购。而长安汽车则在今年3月份的4个交易日内连续出手,迅速完成了最高限额6.1亿港元的回购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回购股份可以体现公司对自我经营能力的自信,并可以传达给投资者以乐观积极的信息,从而对公司股价形成利好支撑。
  不过,回购股份的处理方式同样也会对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很大考验,特别是一些经营不善或行业所限,造成现金存量较低的公司很难选择以回购方式处理B股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选择推出B股回购计划的公司多数经营状况较好,现金流相对充裕。晨鸣纸业等几家已经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的共性在于,同为A+B股公司,并且其A股流通股本均远高于B股股本。
  相比较而言,那些B股股本较大的上市公司则很难选择回购的方式来解决B股问题。目前,正在酝酿"B转H"计划的中集集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坦言,回购对他们来说,所需"资金量太大了"。
  中集"B转H"引热议
  在多数上市公司面对是选择硬着头皮出资回购,还是坐观B股市场日趋萎缩的两难选择之际,中集集团却这些公司悄然打开了另一道门。
  8月14日晚间,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将已发行的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此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反应明显,翌日刚刚复牌的中集集团A股随即跌停,而B股则上涨3.31%。
  中集集团公告显示,公司采取无融资计划的介绍方式挂牌港交所。中集集团安排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投资者可选溢价5%(即9.83港元/股)将股份转让给中集指定的第三方机构,亦可保留股份。
  但此计划的推出却引来争论不断,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溢价5%的现金选择权,市场普遍认为5%的溢价太低,并且在抛出该方案后,近期市场的热情已经开始减弱。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境内投资者如不选择溢价转让股份,在B转H股计划完成后将失去在港交所买入中集股票的权利,只能选择卖出,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是将B股投资者"挤出"的一种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的名义致电中集集团,该公司证券部一位宾姓人士表示,公司B股的各种出路领导层均已多次探讨过,相对而言,目前B转H股是最佳选择。境内股东在转H股后面临种种交易阻碍,因此也有人提出过要求中集提供更高的溢价选择权。对此,该人士认为,5%的溢价再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上述人士也坦言,因涉及到券商佣金和港交所交易的双重交易费用,以及过户费、代收股息费、代收红股费、汇款费等等在深交所交易时不必付出的费用,境内投资者在所持股份转为H股之后必将面对更高的交易成本。
  10月26日,中集集团发布公告披露了 "B转H"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集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募集股份(包括增发)及上市审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予以受理。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证监会已受理中集"B转H"的行政许可申请,但境内股东转H股后交易成本升高和无法买入等争议尚在,此方案能否成行还要看多方博弈的结果。
  纯B股或成退市主力
  相对于上述已经展开回购或转股自救的公司而言,部分纯B股上市公司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闽灿坤B突然以缩股保壳的方式暂时消除了退市之虞,但其后市前景仍难预料,甚至有观点认为,纯B股公司将成为退市的主力军。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闽灿坤等纯B股公司,有些并非因财务基本面等问题而引发退市争议,因此在缩股后短期尚可维持其上市地位。而长期来看,纯B股公司到底是退是转,前景难料。
  "当初上市就是为了依靠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是现在根本没有融资的可能性,我们也很无奈。"一位纯B股上市公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现在B股上市已经失去了意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做产品宣传时,可以借此树立和提升公司形象。该人士坦言,作为上市公司,每年还会支出一笔额外的费用,反倒成为一种负担,B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果真的选择退市,恐怕投资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每日经济新闻李智)
□ .李.智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14 13:06 , Processed in 0.04192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