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新股民来说,B股无疑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对于老股民,则是一个并不愿意过多提及的话题。 不过,随着闽灿坤B突遇退市危机,以及晨鸣纸业推出B股回购计划后,其A股、B股、H股同时大涨的盛况,持续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让投资者、监管层和上市公司,都不得不重新直面B股市场往哪里去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则注意到,在B股公司增持、回购的背景下,存在着如晨鸣纸业等公司的回购举措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近期以来,B股上市公司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自救行动,从闽灿坤B停牌策划缩股来摆脱"猝死"危机,到中集集团别出心裁地提出"B转H"的转股方案,再到晨鸣纸业高调宣布回购B股,这些举措在对相关B股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A股市场甚至H股都产生了不小震动。 此时,对普通投资者而言,B股似乎不再是一个和自己毫无干系的市场。 晨鸣纸业"三线"齐涨 9月21日,以"拟筹划回购B股事宜"为由开始停牌的晨鸣纸业 (000488,收盘价4.14元),终于在10月23日(本周二)公布了逾3亿元的回购计划。 根据回购预案,晨鸣纸业计划回购B股的最大股数为1.5亿股,回购价格不高于4港元/股,回购股份比例分别约占公司已发行B股股份和总股本的26.91%和7.27%。总的来看,晨鸣纸业此次用于回购股份资金不超过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27亿元 (按9月20日1港元兑0.8175元人民币的汇率换算)。 晨鸣纸业当时表示,公司B股股价的表现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行业龙头地位不符,公司的投资价值被低估。因此公司拟回购部分B股股份,以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使公司价值回归到合理水平。 或许,在很多投资者的眼中,晨鸣纸业的表态似乎过于"官方",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资金最终还是对晨鸣纸业的回购举措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激情。在公司停牌的一个月时间中,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而晨鸣纸业复牌后却立刻迎来了"一"字涨停,次日盘中涨幅一度接近8%,最终收盘涨幅也达4.66%。 或许,有部分投资者并未注意到,就在晨鸣纸业A股大涨之时,作为回购标的的晨鸣B(200488,收盘价3.11港元),在复牌当日也应声涨停,次日收盘涨幅也超过6%。 值得一提的是,与回购方案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晨鸣纸业H股(01812,收盘价2.93港元),同样表现惊人,在复牌当日涨幅就逼近20%,并刷新了该股近三年来单日最大涨幅记录。 而比较有趣的是,同样是刚刚提出10亿元人民币回购A股计划的申能股份(600642,收盘价4.20元),却在方案公布后高开低走,单日涨幅仅为3.19%,远不及晨鸣纸业表现出众。 一时间,关于B股的话题再次被A股市场的投资者们所津津乐道。 闽灿坤B"激活"B股 实际上,早在晨鸣纸业推出回购B股计划之前,丽珠集团(000513,收盘价30.55元)、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5.06元)、南玻A(000012,收盘价7.14元)、鲁泰A(000726,收盘价6.22元)等上市公司就纷纷进行了回购,但与这些公司相比,"三线同涨"的晨鸣纸业似乎受到了投资者更多的关注。 近期,关于B股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而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B股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却是源于另一家叫闽灿坤B(200512,前收盘价0.45港元)的公司。 今年7月,当时并不引人注目的闽灿坤B突然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已连续1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根据深交所"仅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本所有权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规定,公司股票将可能被终止上市。随之而来的,则是令人咋舌的连续八个跌停。 毫无疑问,闽灿坤B是否退市对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没有丝毫影响,但是作为一家经营正常,且乐于送转分红的公司,闽灿坤B突然面临的"退市生死劫"以及堪称"恐怖"的暴跌走势,迅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并一度引起整个B股板块的恐慌。 现在看来,虽然目前闽灿坤B通过停牌策划缩股暂时"逃过一劫",但却直接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于B股问题的罕见关注与深层次思考。深交所也高调对B股问题做出了"一方面鼓励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另一方面支持公司选择自愿退市"的明确表态。 正是在闽灿坤B"激活"了整个B股板块的大背景下,中集集团(000039,收盘价9.96元)随即提出了首例"B转H"的转股议案,以尝试解决B股问题。 监管层多次表态 需要指出的是,监管层对于B股其实并不缺乏关注。比如,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广东调研时表示,针对部分上市公司提出的资本市场服务 "三农"、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整体上市、支持分拆上市、B股公司发展等问题,证监会将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在郭树清的上述表态之后,沉寂已久的B股随即迎来集体大涨。不过,因为随后并未有实质性政策出台,B股再次趋于沉寂。 而在今年5月证监会公布的《投资者保护局对网友问题的答复》中,面对B股股民提出的"B股市场逐渐被边缘化,融资功能几近丧失,B股市场前途不明,监管部门能否尽快拿出明确的B股解决方案,切实保护B股投资者的利益?"的问题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B股是境内上市外资股的简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出的一类股票。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都将本着负责任、不回避的态度,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而正如市场各方所看到的,由于退市制度的调整,闽灿坤B突然陷入退市危机,由此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B股问题未来发展的空前关注。 今年8月,深交所公开表态鼓励B股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也支持公司选择自愿退市,尤其是退市后符合重新上市条件的,安排其重新上市。与此同时,上交所也做出了类似表态。 /投资机会/ 单兵突围仍是主流"B转A"难度大呼声高 虽然闽灿坤B退市危机让各方对B股问题再起关注,一部分公司也纷纷展开自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单兵作战"的方式仍是主流。并且不少投资者认为,现有的途径依旧不能完全解决B股问题。一些B股投资者呼吁,希望监管层能够出台更多引导政策,以尽快解决B股问题。 现有路径仍具"盲点" 长安汽车、南玻A、鲁泰A、晨鸣纸业的主动回购,闽灿坤B、建摩B、ST雷伊B的停牌自救,一大批B股及有B股公司的集体行动,不仅让B股投资者看到了一丝希望,由此引发的共振也波及了A股市场。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依旧是推动"自救大戏"的主角。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近110家B股公司的市场规模,已开始行动的上市公司依旧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暂时还没有任何行动。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一些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难言之隐。 一家同时含有A+B股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曾经考虑过各种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当时主要考虑的途径就是直接进行回购,但公司B股市值不小,公司根本无力全额回购,"如果要让公司选择,我们还是愿意采取与中集集团一样的方式,将B股转为H股,不过其中的转股过程并不简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5.06元)今年3月进行回购之时,不到20天就全额动用了6.1亿港元进行回购,涉及近1.72亿股B股股份,但是回购完成之后,长安汽车B股流通股还有9亿股之多。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尚未有针对B股明确的下一步计划。其实,部分B股公司对转H股方案并不十分感兴趣。香港联交所的财务审查是一方面,更大阻碍在于其对上市公司信披、分红等方面的监管较严,可能会让很多内地公司不适应。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集集团率先尝试B转H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业务发展需要,H股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全球推广平台。B股上市公司中,对如中集B、粤电力B等经营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说,B转H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并不能代表该方案对其他中小企业也适用。 换句话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无力进行回购,同时也无法在H股另谋出路的B股公司来说,似乎没有更多道路可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