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挣得还不如送快递的 在张婷所在的营业部有着几乎苛刻的考核,不仅每个月要考核新开户数量,还有资产额、佣金量等多个指标。"现在一个新的客户经理要想转正就得达到100万客户资产,但即便转正之后基本工资只有1400块钱。" 当然,客户经理有佣金提成,大概是净佣金的10%至35%,按照万八的费率,一个客户经理一个月如果只有500万的交易量,扣掉券商成本,在没有打折的情况下提成,客户经理也就只有个500多块钱。"挣得还不如送快递的,这点钱在北京要生活真的很吃力。" "就这些钱,有时候还得拿去请客送礼。去年一个大客户说要转户,我上门问了好几次,人才告诉我别的券商承诺转户就送他一个新苹果手机。"张婷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苹果手机给人送去,才把客户留住了。 ■每月都生活在考核阴影下 如果是仅仅行业不景气,张婷觉得还能忍受,而最让她不开心的是公司不停地施加压力。"公司要削减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把客户拿走,直接变成公司客户,这样就会节约很多佣金提成。"但证券公司一般不会直接把人开掉,而是提高考核标准和门类。 "以前普通级别的客户经理,一个月要开5个有效户、新增10万资产、产生1万净佣金、有300万的客户资产就能合格了,并且各个指标的权重都一样。但做着做着,公司就把新增资产和净佣金的权重调高了,营业部把压力都转到了客户经理身上。" 不仅如此,证券公司仍然不停地增加各种条款,比如和指数挂钩。张婷觉得自己被证券公司压榨得厉害,自己就是公司的揽客仔。 张婷说,这几年几乎每个月都生活在考核的阴影下,每个月的绩效考核,每个季度的排名。"新人三个月一次考核,完不成直接走人。"今年张婷所在的营业部收入锐减一半,都赶不上2008年的光景。"每个月都有人吃散伙饭,让人很没安全感。" ■拉亲朋开户,过年都不愿串门 为了完成开户量,大多数客户经理都把自己亲朋好友拉过来开户。张婷也不例外,但就因为这事,她过年都不愿陪父母串门。"这几年七大姑八大姨都在我这儿开户,没一个挣钱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埋怨我。" 张婷最近一直在考虑换工作,她觉得自己看不到希望,不仅是觉得牛市遥远,更觉得经纪人行业没有前途。在目前国内的券商制度下,张婷这样的除非再赶上一次大牛市,再来一次全民炒股,否则就得一直过拉客仔的生活。 熊市样本 全国炒股冠军炒出两毛基金 2004年2月20日,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发行,标志着私募基金正式开始在阳光下运作,到2011年底,阳光私募管理的资金总规模突破1600亿元,仍在运行期的阳光私募产品共有1789只。 查看最新的统计,已经出现了两毛基金,其中基金管理者还不乏名人,中融信托--天星2号净值也仅有0.2695元,而其管理人是2007年获得CCTV全国炒股大赛人气总冠军,实盘操作第13名的叶飞。 根据统计,2011年共有211只私募产品清盘,45只产品提前清盘的数据。而今年前九个月,共有253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93只产品提前清盘,占比达37%。这些提前清盘的基金大都是业绩跌破清盘线,或者是实在难以为继只能提前歇业。 中国A股这台绞肉机,已经消灭了太多的财富了。从公募跳至私募的明星基金经理中,已经有三位不再掌舵阳光私募产品。其中郑拓的好望角已经注销,王贵文清盘旗下所有私募产品,孙志洪掌舵产品同样于今年下半年悄然清盘。 王贵文在离开之前曾说过,以后再也不会做二级市场了,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这可能是这批被深套私募内心深入最直白的表述了。 骑虎难下 梁荣:2007年创办私募基金 目前状态:垫了几百万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是梁荣这几年开公司最大的感触。2007年,梁荣从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的岗位离职下海,创办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靠着原来在公募攒的人气,产品发了2个多亿。不过这几年公司开下来,梁荣觉得骑虎难下。 梁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的公司7个人,在金融街租了一个200多平米的办公室,仅房租一年就要小120万,人员工资社保一年打底就得100万,这已经是少得不能再少的开支了。再加上调研、办公开支、金融数据、信托通道等费用,一年就得400万至500万。 大家都觉得私募挣钱多,但业内大多数规矩是净值不创新高不能提成,而梁荣这几年的唯一目标就是能够提成,但却连面值都无法触及,几年下来,他的产品还在0.8元左右徘徊。虽然他们的产品有1%的管理费,但三分之二都被信托公司和银行分走了,自己所剩无几。几年以来,几个一块创业的股东都垫了几百万进公司,最苦的是折腾得身心俱疲。如果再让梁荣选择一次,他说宁可去做港股,甚至是自己不熟悉的美股,都不入A股了。 A股备忘 基金经理:迫不得已的清盘和卷土重来 ■王贵文:折戟私募 王贵文是第一批取得CFA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基金经理,还管理过社保基金。在创立阳光私募之前,王贵文在嘉实基金担任总经理助理,还管理着嘉实主题精选。 2007年7月,王贵文离开嘉实基金创办隆圣投资,成为最早一批从公募转战私募的试水者。同年11月先后发行了4只阳光私募产品,当时A股市场刚刚过6124点最高点,股指急转直下。 王贵文出师不利,到2008年底,王贵文的四只产品均出现大幅亏损,亏损最大的幅度达50%。随后几年,王一直努力想翻上面值,无奈股市不给力。2011年12月29日,中投信托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隆圣系私募基金的清盘信息。 ■赵笑云:赔光名声 1970年生于兰州。1986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创立东方趋势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赵笑云曾经被称为中国荐股第一人,但2000年,他对青山纸业的推荐,却将众多股民死死套牢,于是,他也落下"第一庄托"的污点。 2011年4月,赵笑云卷土重来,成立笑看风云阳光私募,先后发行两期。 但是,因为先后跌破清盘线全部被迫清盘。虽然赵笑云不服输,将产品转成了合伙制基金,并声称要为投资者将亏损的钱挣回来,但希望渺茫。有投资者讥讽他"赔钱赔得像你这样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坦坦荡荡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