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熊途漫漫 《英才》:实体经济的下滑和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原因所在吗? 高善文:我同意这个看法。除了短期的市场波动很多时候受资金松紧的影响较大之外,实体经济的下滑,制度上的不完善,就是股市不振的主要原因,没有其他原因。 《英才》:目前股市在制度层面存在哪些问题? 高善文:制度层面上三点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中国的股票市场相对年轻,在之前较长的时间里,股票供应都受到了较严的控制。过去几年这一情况正在改变。股票供应量上升的后果是,其他方面不变的条件下,市场的估值会不断下降。估值的不断下降一定会使很多人亏损,对投资者的信心、对新增资金也都会形成负面影响。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在中国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公司的经营决策,包括盈利的好坏,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持有回报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弱。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是为股东服务的,除非有更高的项目回报,否则上市公司就应该给股东分红。但现在上市公司的情况是赚了钱跟投资者没关系,亏了钱又来增发。 第三个层面,中国股市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现在并不完善。自由的上市、退市机制,实际上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但这方面的机制目前我们是缺失的。我们已有的机制就是上市受到限制,所以才会有借壳现象。比如一个公司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一个上市的壳,现在部分人把这个壳买进来,把资产注入进去,使得投机这个壳的回报比干实业的回报都要高,这是不正常的,实际上这个壳在经济层面上讲没什么价值。 《英才》:制度的完善需要多久时间? 高善文: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至少需要把大家都逼得快疯了,比如股市跌到1500点,跌到1300点。极度承压后,制度的完善才能驶入正轨。但毕竟中国股市是个大盘子,制度问题的解决至少也得两三年,到那时,市场才会重新起来。现在看,这还早着呢。 我认为市场短期内有可能反弹,但是不会出现反转。什么时候这个市场都没有人愿意上市了,那说明这个市场肯定跌透了,到那时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买股票了。而现在的情况却是仍然有七八百家公司排队IPO,那表示大家还是觉得市场估值挺合理。 我对市场的看法,长期还是偏空的。换句话来说,我认为向下仍有不小的空间。就如刚才所说,不管是从制度还是从实体经济方面,都没有什么根本性利好的东西在。 《英才》:为何有些海外投资机构看多中国股市? 高善文:我个人认为这其中可能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人看得比较长远,比如用5年、10年来看问题,如果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已经解决,那么市场在现在的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现在A股市盈率甚至比美国还要低。 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对A股市场缺乏了解,觉得从A股估值横向比较便宜。而且,对他们来讲,购置中国股票是为了进行配置,所谓配置就是在它的投资池里,你就占1%,即使亏了,带来的影响也不大。 《英才》:如何看待当前的熊市? 高善文:熊市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人争议它是熊市。但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认为随时有可能大反弹。基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价格这么低,已经跌了很多。 另外一种人认为,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因为市场跌这么低是有其原因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些原因跟我前面讲的内容有关系,那么这些原因短期内恐怕是不好解决的。 《英才》:对现在的股市,需要监管层做些什么? 高善文:就是允许市场跌透,跌透了自然就起来了。跌透了大家都会着急,制度改革也会加快,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变革也会加快;同时如果估值足够低,产业资本股市融资量下降,股票的供应没有了,市场自然就见底了,然后重新起来,这样就扎实了。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方向总的来看是对的、好的,但是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困难和问题。就像之前的风险警示新规出台后,ST股普遍跌停,而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又出台了摘帽规则,政策缺乏了应有的连续性。欲速则不达,毕竟改革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