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山中伸弥和约翰·戈登因据中新网报道,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团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简介: 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医学家,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博士(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目前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因为其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 约翰·戈登,1933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197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3年进入剑桥大学动物系,担任细胞生物学讲座教授,现任职于剑桥大学戈登学院。1989年获得以色列沃尔夫医学奖。被誉为动物细胞全能型研究的先驱。 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干细胞是一类非特异性的细胞类型,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的细胞。他们实际上属于存在于人和动物发育某个阶段的一类原始状态的未分化细胞,除了进行自我更新,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化成为功能特异的组织类型。由于干细胞的特殊性能,他们在组织修复和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分化潜能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力干细胞和特定性能干细胞,按发育进程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研究取得突破 中金公司研报称,对干细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 年代,全球科学家通过对动物干细胞的研究一步步进展到人干细胞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领域。目前一些疾病如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组织损伤等已经可以通过干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展望未来干细胞研究发展将会给更多的疾病带来治疗方法。目前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为领先的是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很多研究院所和医院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处于第二梯队。 当然,干细胞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会毁坏胚胎,这引发了道德伦理的激烈争论,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都颁布了禁令,限制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的研究。2007 年,美日两国的科学家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通过普通的体细胞培育出具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该细胞具有类似胚胎细胞的分化能力。这有望避开生物伦理争论,将胚胎干细胞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2008 年,iPS 细胞研究分别被《自然》和《科学》杂志评为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2009 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除联邦经费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这将推动干细胞基础研究投入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