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林退休前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以投资者为本还证券市场以本来面目 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华泰证券独家支持,某财经网站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一、证券市场不用"救市"要建市 在中国股市短暂的20多年中,历经了几次大的讨论。每每大讨论的背景都是与大盘指数极度深跌有关,每当深度下跌之时都伴随着股民惨重损失和深度套牢,股民情绪多半从观望到忧虑,由悲观到绝望。而后,将无奈的期盼转化为愤怒和疯狂,有人因此丧失理智,丧失理性的判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逃避人生,放弃生命,家破人亡。有人因此憎恨股市、憎恨、反叛社会。躁动、愤怒、压抑的情绪弥漫着整个股市乃至影响着整个社会。人们寻求答案,探寻解救股市的出路。因此,2012年新浪财经联合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资本市场振兴方略大讨论,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为中国股市发展献言献策,冀望以此找到救市良方。然而,无论是媒体发起的拯救股市大讨论还是郭树清上台后出台的一系列制度也好,其实际效果离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尽管郭树清上任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市场似乎并没有买张,A股也并没有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而结束低迷,反倒无情地戳穿了"钻石底",继续慢慢跌穿2100点,欲往2000点或更低深渊而去。事实证明目前的中国股市不是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是存在重大缺陷的,投资和运行环境较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市场,不是真正的投资场所。因为这个市场一开始就错了,围绕国企脱贫解困的目的,市场制度只为融资者设计的,所以这个市场仅有融资圈钱的功能,没有资源配置功能,也没有投资功能,更谈不上给投资者回报。我认为一个市场健康与否不在于指数点位的高低,而在于市场本身质量和运行效率。如果在原本就错误的机体上去寻求错误轨道上的所谓发展,其"救市",也只能是人为制造所谓的"牛市"而已,岂不是刻舟求剑?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股市,股市随大的经济形势起起落落是正常现象。眼下国际国内总体经济处于调整期,却要股指逆宏观经济形势调整而背行上扬,只能是一种奢望。因此说我们不用所谓的"救市",也不需要"救市"。我们不要舍本求末做治标不治本的事,要抓住经济调整期的大好时机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治理市场,从市场定位、法规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环境等方面予以改革完善、重新建设一个好的市场。 二、正视证券市场的惨痛教训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受欧债影响,以及国内经济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致使中国宏观经济处在阵痛调整期,上市公司业绩面临严峻考验,中国股市所面临的环境异常窘迫和残酷。2012年7月上证综指继2010年跌幅14.31%,2011年跌幅21.68%后,跌破"钻石底"。成为领跌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头羊"。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成为挽救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连续多年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即使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中国经济在2012年仍可保持8%以上的速度,相比较传统发达国家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3%以下的低水平徘徊,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但股市表现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 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中国股市一方面无谓地还"冤枉"债,不断承接上万亿大小非凶猛解禁套现;另方面股指从6124点步步坠落到目前2100点附近,流通市值从9.8万亿上升到如今的约17万亿,这又是怎么回事? 对此,许多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异口同声,直指IPO这一祸根,疾呼暂停IPO,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秦岭有专门研究和分析:"在资金面方面,与2009年底相比,2011年美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加了约20%和10%,而中国增长了40%左右,远远超过美国。同时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不断流入,2011年11月末的外汇占款比2009年底增加超过6万亿元。2011年底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各项存款余额和储蓄存款余额分别高达79.5万亿和33万亿元,远超过16.4万亿元的A股流通市值规模,实际和潜在的资金供给并不少。在新股发行方面,2001~2011年,A股累计融资3.96万亿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为9860亿元、7011亿元),IPO1322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为347家、277家)。而同一时期美股累计融资1.76万亿美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为1831亿美元、1685亿美元),IPO2189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为197家、201家),融资金额、上市数量都远过A股。由此看来新股发行也不完全是A股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的资本化率还不到60%,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都在100%以上。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还不到30%,而美国在80%以上。"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是不是说明股指下跌与资金面紧张和新股发行无关呢? 如果我们的决策层仅从简单的表面数字来认定这个市场,那肯定是极大祸害。我要说的是中国股市下跌的惨状与资金面和新股发行既有关系又无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GDP总量也好,总市值比例也罢,绝对参照美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做决策是行不通的,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用了几百年时间,我们只是20来年时间,美国的市场化率与我国的市场化率不同,特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美国完全不同,我国的经济状况在简单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着极为复杂的经济矛盾。 说中国股市与资金面无关系,是因为已经有数据显示中国并不缺资金,也还远未到流动性通缩的境地;说中国股市与资金面有关系,是因为中国的股市自身出了问题,尽管估值已经够低,尽管遍地是黄金,尽管很多优质蓝筹已经到了白菜价,但仍然残喘跌势,不仅外围资金不愿入市,里面的资金还在视机夺路而逃。说目前股市下跌与IPO无关,是因为从表面看一级市场并不缺资金,从市场行为的角度看供与需的矛盾还没到发行不出去的时候。其实,问题的实质是在错误市场定位的前提下,股票发行机制出了问题,让市场丧失了信心。正常的股票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高度正相关关系的,二级市场的活跃和生机有赖于一级市场的繁荣,一级市场为二级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资源,也就是说二级市场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一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两者在资金面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但是,令人恐惧而又可悲的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嗜血成性的怪物,凶猛而怪异,无正常性可言,而有的只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惨痛教训。 教训之一,我们的股票市场就像是一个吸血的"黑洞",有进无出,贪得无厌地吞噬了万千股民的血汗钱。相对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股市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回报,股指反而倒逆经济增长往下运行,几万亿市值真金白银灰飞烟灭,股票市场成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市场。 教训之二,证监会既是市场监管者又是市场直接参与者,费心费力操持着股指的涨涨跌跌。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机构、基金等等无不急功近利,无所不用其极地啃夺中小股民这块唐僧肉,股票市场成了践踏社会公平正义的场所。 教训之三,当下的股票市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整个市场法规体系、市场定位、市场机制、市场环境,以及市场参与各方都将"中国特色"当做一块遮羞布,把"中国特色"当做一个百宝箱。然而,市场定位、市场法规取向及市场机制的错位,市场环境的低劣,以及市场参与各方行为的乱象,既恣意作为而又冠冕堂皇,导致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正相关促进关系,反而成了无谓消耗大量社会优质资源,掠夺弱势中小股民,用中小投资者的钱填肥千千万万个亿万富豪的奇观。当下的股市成了掠夺的场所,而非投资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