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大笔逆回购1250亿 或缓解短期资金紧张 人民银行于8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连续实施了两种期限共计1250亿元逆回购,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650亿元,中标利率3.4%;14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中标利率3.55%. 人民银行于8月23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连续实施了两种期限共计1450亿元逆回购,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800亿元,中标利率3.4%;14天期逆回购操作650亿元,中标利率3.6%. 上周278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量,仅次于春节前最后一周(1月16日至1月22日)的3530亿元,为年内第二高的单周资金投放规模。(.证.券.时.报) 中国央行继续强力逆回购 月末资金面服下"定心丸" 中国央行周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共注入人民币1250亿元,继续以较大的投放力度稳定月末资金面。继上周央行于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2780亿元之后,货币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的"警报"已经逐渐解除。因此,央行持续的大规模逆回购动作,为月末的资金面服下"定心丸"。 今日进行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持平于上周四的3.40%,而14天逆回购利率则较上周四下行5个基点至3.55%,显示出当前市场资金面正在企稳,资金成本正在下降。 "市场心态好转了,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7天资金,14天并不缺,毕竟14天的资金利率比7天的高。"一位银行资金交易员称。 中金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缩小7天和14天逆回购品种的利差,可以引导市场更多参与期限更长的的逆回购操作,有助于流动性更加稳定。中金并注意到,自央行8月中旬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来,14天逆回购的发行量占比稳步上升。 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规模达人民币2500亿元,而可用来对冲的到期央票和正回购为310亿元,因此本周公开市场的资金缺口为2190亿元。通常情况下,由于月末银行揽存冲动以及备付资金的需求增加,资金面波动较大,料本周四央行将继续进行较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 上周受财政存款上缴以及新债供应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资金面骤然紧张,对此,央行上周以罕见力度进行了3650亿元逆回购操作,相当于一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量,最终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278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三周 投放资金。 得益于央行的"慷慨解囊",资金面从上周的下半周开始解冻。持续的逆回购操作已大大减轻了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交易员们普遍表示,平稳跨月应该不是问题。截至发稿时,银行间基准7天回购利率报在3.07%,较周一大幅下行38个基点。 不过,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认为中国央行已不大可能实施降准。上周央行天量逆回购在有效减缓流动性压力的同时,也基本打消了市场的降准预期,使得市场逐渐接受央行近期以"逆回购"替代"降准"调节流动性这一事实。 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失望之后,市场对于降准的时点判断非常谨慎,"降准的时点太难判断了,可能是在'十八大'前的敏感阶段,风向不明朗,央行也要观察一下前期政策的效果。"一位债券分析师称,"现在就看宏观数据,忽略政策预期吧!" 此外,通胀反弹的潜在压力以及房地产调控效果不理想等,可能也是央行不愿大幅松动货币政策的顾虑因素。 申银万国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考虑到美联储将于9月13日进行利率会议,可能对QE3(第三次量化宽松)进行表决,预计在此之前,中国央行将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难以出现大规模放松货币的行为。 在降准迟迟不落地的情况下,短期的资金面虽然得到缓解,但是未来的资金面却依然脆弱。 展望9月份,银行在季末冲存放贷的动力通常很强,同时商业银行的预防性资金需求显著增加,资金面所面临的扰动因素比8月更多。(.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