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黑色星期一"魔咒被打破 反弹持续有赖于经济数据支撑 政策预期与市场反弹共存亡 连续六周的"黑色星期一"魔咒终于被打破,多方近日来的休养生息终于斩获了些许成果。反弹是否意味着长期弥漫的空头硝烟真的消散了呢? 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将发布7月份CPI、PPI、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工业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数据。根据最新的市场预期,物价增幅会进一步回落,CPI最终将进入"一"时代,预期值在1.5%-1.7%。 我们预期CPI受到基数效应作用及季节性规律作用,CPI破"二"的预期的确有望实现,且食品价格回落是CPI同比增幅下降的主要因素,这的确会为宽松政策调控增加一定的空间。 结合先前不断被逆回购熄灭的降准预期等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降准降息的时点还需要外汇占款数据、PPI等数据的配合。 PPI备受瞩目。权重工业产品价格钢材、煤炭等环比均价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平均在8%-10%之间。总体来看,直接影响工业盈利的PPI数据将至少下降2%左右。预计PPI数据将仍然较6月份继续收窄约0.7个百分点,至-2.7%。总体上,工业盈利能力不佳,似乎也为降准降息预期加码。 外汇占款。虽然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速持续降低,月度新增规模仅500亿元,但央行通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开展逆回购操作等方式使得货币供应增速持续上升。去年11月、今年1月和4月的M2同比增速分别为12.7%、12.4%和12.8%,央行于数据公布的当月(分别对应去年12月及今年2月、5月)下调存准。结合上个月数据来看,只要货币供应增速不显著低于政策目标14%的水平,央行下调存准的可能性不高。 房地产调控。目前看,降准、降息似乎对实体经济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在房地产调控不减的大背景下,降准降息引起的房价问题无形中形成了是否继续放松政策的掣肘。地产能否适度降温,两率调降乃至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才能加快推出。 CPI和PPI数据有望为降准降息窗口再度开启迎来希望,但外汇占款、M1、M2增速、房地产调控等方面也毋庸置疑地影响着决策者的判断,且出现一定的阻力。在目前主要靠政策预期支撑的市场短期反弹持续性有多久,焦点锁定在众多数据上。我们认为只要预期在,反弹就有望持续,至少不会大幅下跌。但鉴于政策推出的顾虑颇多,若预期迟迟未能成真,则市场将再回空头氛围中。我们维持此波反弹并非反转的思路,但下跌空间相对缩小,弱势盘整将是近期的选择。(.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