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 报告称,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完善监管框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密切关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国内需求平稳增长,外部需求相对稳定;财政收入增长迅速,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物价指数前升后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房地产调控继续加强,房地产价格逐步回落;货币信贷增速回归常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金融市场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运行态势,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报告指出,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以17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强,在压力情景下,总体仍能保持运行稳健,部分领域风险值得关注。(.中.国.证.券.报 .任.晓) 央行透露银行业压测结果: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对2011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透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以17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强,在压力情景下,总体仍能保持运行稳健,部分领域风险值得关注。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持续增加,业务创新稳步推进,合规监管不断强化,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报告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完善监管框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密切关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证.券.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