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中报行情渐近 布局策略大起底(股票)

2012-6-17 07:51|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3082| 评论: 0

摘要: 目前两市已有856家公司公布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中有353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总数的四成左右。都说选股如选对象,“高富帅”是最佳选择,“矮穷矬”则应退避三舍,那么小散如何才能提前找到半年报中最心仪的“对象”? ...

  3机构大举增持二线蓝筹

  证监会倡导投资蓝筹,众机构无疑是响应者和受益者,毕竟大资金安全性第一位,今年大资金介入品种多为绩优蓝筹。

  持股比例逾5%个股55只

  一季报数据显示,不考虑2012年上市的公司,机构整体增持比例超过流通A股股本1%的公司多达272家,超过流通股本5%的公司55家。

  一季度机构增持比例超流通股本5%的公司中,主板公司多达20家,其中包括重庆百货云南白药等老牌上市公司,也包括了中国水电等去年才上市的大盘蓝筹。而对于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则是新上市的公司较多,上市较久的公司较少,但也有广宇集团和网宿科技等少数几家上市较早的公司。机构愿意大比例增持,一方面说明机构对公司未来一致看好,另一方面或与监管层倡导投资蓝筹股有关。

  华联股份去年年报显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仅1只基金和1只信托,合计持股533.68万股,而公司一季报中保险、信托、券商及基金等多家机构进驻,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最少持股数达千万,机构增持比例达到了公司流通股本的30.48%,而机构合计持股比例为公司一季末流通股本的31.37%。

  重庆百货虽然机构一季度增持股数仅占到了流通股本的8.14%,但社保和基金等机构一季度末持股比例已逼近了40%。而凤凰传媒洪城水业等则是去年底机构持股比例不高,一季度机构增持后持股比例猛然蹿升,其中凤凰传媒机构一季增持6772.45万股,机构一季末持股比例升至15.39%。

  24只预增股被机构加仓

  中报业绩预增股普遍被机构增仓。数据显示,目前中期业绩预计增幅超过30%,股东户数一季度环比下降、机构一季度选择了加仓的个股有24只,包括中科三环、沱牌舍得等年内牛股。

  中科三环预计中期业绩增幅在220%至270%之间,而公司一季度业绩增幅高达720.82%。一季度公司股东户数下降了15.84%,但机构却整体环比增持了三成多。虽然一季度华夏旗下两只基金已经不在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之列,但博时的大比例加仓以及其他基金的新进或加仓等因素,机构整体增持明显。公司股价一路走高,股价目前已经翻番。

  一季度机构大比例增持的沱牌舍得和洋河股份等公司中期业绩都预增明显,市场也都表现较好。而这24家筹码集中、机构增持绩优股多数集中在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两大行业占比超过了半数,广宇集团和南国置业2只业绩较好地产股机构增持比例也较大。

  4小盘蓝筹更具操作价值

  那么,中小投资者如何投资蓝筹股呢?是选择大盘蓝筹还是中小盘蓝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证监会正在加速推进相关制度建设,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合理、持续的分红机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步伐,为价值投资创造有利环境,为投资者获取回报提供基本保障。李大霄认为,像过去那样的虚假牛市的存在性已大为降低。真正反映经济增长以及业绩的股市时代已经来临,这时候,随着证监会倡导价值投资的声音放大,中国投资蓝筹股的春天已经到来。建议投资者中长线投资,寻找有价值的蓝筹股。

  哲灵投资总经理徐泽林表示,蓝筹股不存在短炒的概念,一般是中长期持有。投资过程中需要对周期性比较强的股票区别对待,在周期向好时,增加持股比重,周期衰退时降低比例。蓝筹和指数高度相关,市场不活跃的时候,指数低迷的时候,入市买蓝筹容易亏钱,建议在指数起涨以后介入。 对于长期看好的蓝筹股,可以用等量买入的办法,不论短线涨跌,定期买入,等待上涨。在选择大盘还是中小盘方面,还是建议中小盘长期持有。

  深圳智多盈程长路表示,蓝筹股的估值优势确实已经开始凸显,但由于此类个股的盘子过大,在行情震荡筑底或者初步起升阶段往往不会有太好的表现,往往在一轮行情的中后期,蓝筹股才会有上佳的表现。因此,短期内蓝筹股依然没有太大的机会,可以先选择一些目前被低估的蓝筹股先盯着,等行情真正走好时再逐步介入。目前投资者应关注二线盘子较小的蓝筹类个股。(深圳商报)

12345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10:02 , Processed in 0.03997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