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何白菜价 绩优年报接连亮相,"罕见的投资价值"似又添色,可银行股在二级市场上只跌不涨。细心的投资者发现,随着新一轮上涨,越来越多的蔬菜价格赶超银行股股价。 现已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上市银行披露2011年年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52%、28.52%、53.97%、58.81%、42.28%、37.71%、64.55%、29.95%、40.20%,可3月份的股价分别累计下跌2.66%、3.64%、8.64%、7.13%、7.02%、8.32%、8.95%、7.37%、8.16%。除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外,上述银行股较之大盘没有表现出抗跌性。相比之下,最近多种蔬菜的价格再次猛涨。据商务部公布的信息,茄子全国批发价在半年时间内翻番;大白菜平均价格最近一个月涨幅超过50%。多种价格猛涨后的蔬菜,已经超出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价。持续盈利增长的国有银行股,股价竟然追不上蔬菜价格,既暴露出通胀压力不可轻视,也反映出银行股股东的悲哀。 论市盈率,银行股是蓝筹股中的精品,目前多个银行股的市盈率低于6倍。由于股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几乎是"零距离",银行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例如,浦发银行3月29日的收盘价为8.87元,逼近7.982元的每股净资产,市盈率仅为6.06倍。然而,证监会喊出蓝筹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已有1个多月,大盘2月份也上演了一波跨越牛熊线的反弹行情,银行股的表现却缺乏亮点。 绩优增长的年报没能催生反弹行情,银行股比蔬菜"贱卖",这并不能怪怨市场缺乏价值投资理念,而与银行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更大关系。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股息率超过4%,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却没能增添银行股估值的含金量。投资者对银行股的现金分红"没胃口",更担心的是银行股没完没了地"抽血"。虽然多家银行采取非公开方式进行融资,有的还承诺三年内没有再融资计划,但无法消除市场担忧。国内银行业若不改变过度依赖资产扩张的盈利模式,再融资就变成了另一种"活熊取胆"。何况非公开方式融资,仍会给中小股东带来一定烦恼,一是每股收益面临稀释,二是存在一定时间后的解禁压力。 另一个问题是银行股盈利增长的预期或走"下坡路",有机构直言银行业最强的日子到头。对银行股盈利能力最有影响的息差,在今年一季度很可能见顶。有分析师预测,估计二季度开始,银行股息差环比将呈下降态势。若未来银行业息差在现有3%左右的水平上缩小0.5%至1%,将导致银行盈利减少三千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银行年报业绩同比高增长的同时,季度业绩环比"开倒车"。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等去年4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负增长37.90%、34.51%、20.91%、12.32%。 从年报披露来看,保险资金有增持银行股的迹象。例如,平安人寿的普通保险产品分别增持6.71亿股农业银行及3.04亿股建设银行,增持力度甚至超过了汇金公司。此外,中国太保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受让花旗出售的浦发银行股份,交易金额达42.16亿元。分红稳定、信用评估稳定、盈利增长稳定及有一定流动性,是银行股被保险资金青睐的主因。不过,市场对保险资金增持银行股的认同度不高。其他投资者往往难以慢慢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更看重的是赚钱效应。如果缺乏赚钱效应,稍高于存款利率的股息率只能成为摆设,难以刺激场外资金追捧银行股。再融资压力及未来预期转弱,拖累了银行股创造赚钱效应,导致眼下银行股价比蔬菜价格贱。(.中.国.经.济.时.报) |